小学劳动与技术创意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小学教师应当意识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创意教学意义,明确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此,文章以超轻粘土泥塑微项目为例,探究小学劳动与技术创意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创意教学;泥塑
教育是目前社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的领域,小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初级阶段,教师需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切实提升小学教育水平。传统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多数教师以模式化教学方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将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引入教学中,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学科,教师应当秉承素质教育理念,对既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比如,通过超轻粘土泥塑微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为我国素质教育实施贡献力量。
一、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创意教学意义
小学是义务教学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有清晰的定位,突出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同时,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控制教、学的尺度,这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成果的主要因素。合理把控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有利于为学生日后生活提供帮助。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性思维,对既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改变以单纯板书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能通过创新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调整,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教师将劳动技术要点内容传授,这种便是典型模式化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产生强烈依赖性,学习过程中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同样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造成阻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忽视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及学习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造成不利影响。小学教育中,部分教师看重理论性知识,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点,只留短时间让学生完成基本操作。传统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学生被动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观看教师的实践技巧,缺乏主动思考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小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劳动与技术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科目,教师若在课堂上过度讲解知识,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使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变得枯燥及乏味。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应当缕清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到机械化、模式化教学对学生未来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并认识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师应当让学生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轨道,因此,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还需对教学方向及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努力。
三、 小学劳动与技术创意教学策略
(一)科学使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推动力。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科学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持续及稳定发展。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关于课程内容的图片,也可利用视频或者音频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体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活动过程,避免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频繁出现失误。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避免学生单纯学习课本内容,将学生关注点引到课外,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比如,学习“泥塑”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超轻粘土,进行泥塑微项目的设计。同时,还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泥塑项目,最终对作品进行评比,选择优秀小组。通过这种竞争式的泥塑微项目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思考取胜之道。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泥塑过程,让学生先尝试泥塑。随后,教师通过视频工具播放完整的泥塑过程,,并展示最终的泥塑成果,通过该方式激发学生泥塑兴趣,在学习及模仿过程中找到自身泥塑存在的不足,与小组内成员讨论,从而制作出形态丰富、色彩明丽的作品。
(二)注重因材施教,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作为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在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上均具有明显差异,教师应当学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开发学生学习潜力,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细致观察,对学生有充分认知后,也能为后续教学方案实施提供帮助,最终在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下,强化小学生课堂学习信心。比如,学习“泥塑”内容时,教师依旧以微项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中含有思维能力强及动手能力强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及操作过程中做到互补,也有具有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小组汇报及总结,这种微项目模式便是让各种性格及能力的学生发挥价值的方式。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言行习惯,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比如,教师制定的泥塑目标为“树袋熊”,树袋熊是澳洲一种憨态可掬的动物,部分学生对树袋熊有一定了解,多数学生都很喜爱这种动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多媒体工具上播放树袋熊的图片,让学生开动思维,对树袋熊的构造姿态以及动作装饰等进行设计,最终完成树袋熊超轻粘土泥塑作品的制作。小组成员中善于思考的同學会表达自身的看法,比如将树袋熊进行拟人化的卡通姿态设计;善于操作的同学则是思考泥塑过程,在小组成员的配合下完成形象设计;最后善于表达的同学可汇总泥塑过程,讲解整个微项目的开展流程,这也能对其他小组起到借鉴作用,使班级中的每个小组在泥塑微项目的作用下提升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