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析“多感官认知”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找到适合当前地理教学特点的课堂形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和地理教学特点出发,提出了“多感官认知”的教学法,并融合“隔堂对分”、PBL教学法等,建立了旨在提升地理课堂学习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课堂教学体系的实践和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查阅与研究总结,制订试验实施计划,准备阶段制定计划、目标,深入实施试验,找到服务学生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并对比前后教学效果,回收材料,总结实践经验与成果。
  关键词:课堂改革;多感官认知;地理教学;对分课堂;PBL教学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系统完整的优点,而这种模式存在“填鸭式”学习的特点,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地理学习的要求。顺应地理教学的发展,新课标提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看到学习地理的价值”的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探究式科学教育”或“研究性学习”,其在本研究中着重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首要目的,以服务学生课堂学习为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调动多感官认知为重要措施的整体的教学实践方式。
  近年来,对分课堂、PBL教学法等的运用使得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以学生自主学習、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点拨为辅助的课堂模式越来越受到接受与欢迎。其中PBL教学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操作简单、目标明确,对分课堂则是分为讲授、内化吸收以及讨论三部分,学生通过“亮考帮”三个环节主动地学习,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与此同时,这些研究与尝试也存在不足,在对分课堂等教学方法与具体学科结合的应用中,由于过分关注流程、时间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其可行性有待商榷。我们引入对分教学法、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根据地理学科的独特的学习特点,运用多感官认知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加有效地进行地理学习。以下是我们的积极尝试与探索:
  一、 建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即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首要目的,在课堂设计上以服务学生学习为原则,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措施的整体的教学实践方式。科学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接收知识的教学现状,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吸收借鉴优秀的教学做法,据实际调整形成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操作简便且目标明确的教学法,通过提出情景化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得出学习成果。这与传统的教师系统讲授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多被医学、人文等高等院校课程所采用。但是,由于这种模式的特点,PBL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具备灵活解决学生问题的技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有充分的了解,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程设计的目标,对于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如此,由于初中学生自控能力整体较弱,如果不能掌握好课程进度、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或安排不紧凑等,容易导致学生敷衍、随大流,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学习。此外,PBL的教学法以深入研究某一问题为主,与初中生基础性、全面性、注重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的学习特点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对于PBL课堂优点进行吸收利用,并进一步转化。而我们本土的对分课堂教学法更加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例如其中的“亮一亮”环节是学生自主思考展示自己对于本节印象最为深刻、收获最大的学习内容,这就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内化吸收,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考一考”则是学生针对自己已经掌握而其他同学可能不懂的内容,记录并交流讨论;“帮帮我”则是针对尚未掌握的问题进行交流。“亮考帮”三个环节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与理解水平。我们将PBL教学法与对分教学法融合创新,提出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情景化问题,在掌握本堂课重点的基础上,实施“隔堂对分课堂”,,给学生课下消化、吸收的空间,并在对分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深化学习,帮助学生真正内化地理知识,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了解和分析了学生学习意愿的基础上,吸收PBL教学法中的情景化问题与小组合作讨论,并与对分课堂结合,实行“隔堂式对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思考与讨论。两者结合的优势在于学生在课堂中既能够思考、讨论老师提出本节课重点的情景化问题,同时能利用课堂时间内化吸收本章节的知识,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印象最深刻的进行记录与分享,并能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了保证课堂学习能够落到实处,在小组讨论中引导同学们积极地讨论,在讨论中互帮互助解决一部分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小组的疑难问题,进行班内大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整体的答疑、点拨与总结。
  二、 探索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多感官认知”教学方法
  地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空间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会从各式各样的地图中获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人地和谐共处的观念,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对于地理学科价值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与地理思维能力。然而,我们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大漫灌”已经不能适应我们地理学习的要求,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地理学习,我们进行了“多感官认知”教学法的尝试。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浅析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重难点与建议
浅析医院女工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积极安乐死之合法化浅析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策略
浅析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施工技术
浅析微信传播中的伦理问题
对私营企业提升组织的学习力浅析
浅析企业危机公关中的道德因素
交流型寝室桌椅研究与开发浅析
浅析我国目前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
浅析邓小平实践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生态艺术与学前教育浅析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析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视阈下的高等院校教育主权问题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