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巧用政治课堂培育政治认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政治认同,既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素养之一。文章从改革课堂模式出发,探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具体途径。通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克服对政治的刻板偏见的思想;创设情境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并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辨证思考以及关注社会热点,从而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目标。
  关键词:政治认同;情景教学;辨证思维;制度自信
  所谓政治认同,即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具体体现为政党认同、国家认同、制度认同、体制认同、理想认同、政策认同、宗教认同等。政治认同既是把社会成员团结和组织起来的重要凝聚力量,又是激励和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奋斗与前进的重要思想基础,同时还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和理想归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思想纷繁复杂,也出现一些辱国言论的年轻人,其中甚至不乏大学生。这也说明思想教育尤其是政治认同教育刻不容缓。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而高中教育是大学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阶段,政治课堂以思想教育的特殊性,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任务。为此,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笔者就如何利用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 理论结合实际、克服刻板偏见
  偏见是无知的产物,青少年容易受网络上或者社会中个别暗黑事件影响,泛化为自己对国家和政府,甚至对社会制度的偏见。对政治课堂的知识,更加不屑一顾,产生“假大空”的刻板偏见。作为高中政治老师,面对社会参与度和政治热情不高的高中生,更應该把课本知识结合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向学生阐述国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比如必修一《经济生活》中,和学生阐述清楚市场经济的含义、特征。并结合实际成就,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提出和发展的历程,更加有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因为中国的发展模式不仅给世界提交了一份令人震惊的答卷,甚至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学习榜样。
  必修二《政治生活》的知识点中有很多关于国家制度的知识内容,比如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政府职能等。教育者,既要能够高屋建瓴地向学生介绍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又要能抽丝剥茧地结合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实际讲解国家制度的实施情况。并且在课堂中穿插时政,让学生感悟民主进程。比如“基层民主自治”可以让学生去学校附近村落观察村务公开、村规民约展示牌,关于“政府职能”的知识可以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政府拼尽全力快速应对疫情的一系列措施进行讲解。要把知识讲透,先把知识讲活,利用阳光驱散阴影,增加理论知识的认知,才能使学生克服原有的“假大空”刻板偏见。
  而在必修三《文化生活》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特征”时,讲到“传统文化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世界各地华人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用古今中外之实例,让学生理解“相对稳定性”的含义,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生活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和享用千古未绝唯我无双的中华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把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内化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外化为自己的爱国行动。对待国家的不和谐因素,不能避而不谈,大方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因素,从而能使其成为一个非常深刻且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进而化作文化自觉,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二、 情景主题课堂、引起情感共鸣
  过去有些老师上课,会用一个教学课件,多年不变地讲述知识点。学生上课发现课件上用的还是三年前或者五年前的示例。比如在讲必修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知识点时,提到生活中的热词“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给力”等这种过时的口头禅时,会让年轻的学生瞬间感受到知识的老气横秋和枯燥乏味,连听课的兴趣都荡然无存更别说引起共鸣了。所以,对于政治老师的备课是有新鲜要求的,现在年轻老师上课大都采用情境式教学,或者议题式教学。其共同点都是需要老师合理地结合课本知识引进一个情境素材,,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最后形成对情境中所蕴含的知识理论的归纳和理解。而这个情境是要与时俱进,并且还要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性,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老师在课堂上发动学生追星,尚且不说和知识点是否有关联,至少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是忽略了的,作为政治老师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的领导、祖国统一等政治认同要在课堂中渗透其中,避免造成学生知识的死板化、思想的庸俗化的结果。巧妙地利用一个情境,是需要老师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要对素材有高度的信息整合能力。比如,在讲哲学知识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笔者曾经采用了港珠澳大桥修建的情境。用一个在港珠澳大桥上拍的快闪《我爱你,中国》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多学生一下子忍不住跟着唱出来。视频中88岁的第一代钢琴家,还有国际大师郎朗、70架钢琴、来自港澳台以及内地的演奏者,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共同高歌。无人机拍摄的震撼人心的港珠澳大桥俯瞰图,每个人都忍不住对国家表白“我爱你,中国”。有了这个情境导入,学生的思绪和情感已经被带动,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接着整合素材,把港珠澳大桥方案的提出历程、修建的过程,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顺理成章地一一铺陈,让学生带着好奇去探索。整个课程结束,作为中国人,对自己国家拥有的伟大建筑产生的自豪感久久回荡在脑海,也更加坚定了学生对国家发展道路和成绩的认同。


以“三贴近”为切入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政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重要性分析
浅谈新闻宣传部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刍议从人际关系入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激励艺术
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政治思想工作
奥古斯丁政治观的辩证性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主动适应企业发展新常态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英语课堂问答策略的探索
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拓展角度的问题
关于做好企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