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2.0时代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施方式探讨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教育信息2.0时代的到来,让更多的教师对如何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了思考,,想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善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幻灯片课件、三维动画、磁带影音、微课视频、思维导图和社交软件,可以多角度覆盖学生的地理学习,锻炼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教育信息2.0时代;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育信息2.0时代下开展教学,是希望教学更具有吸引学生的特质,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主动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来,完成对地理为知识的挖掘,掌握地理学习的技能。教师为学生展示幻灯片课件,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大量知识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有了全面把握地理知识的机会;教师为学生播放三维动画,让学生在动画的吸引中,完成了对知识的梳理和把握,知道了地理知识怎样转化为有趣的画面,使学生理解了地理知识的内涵;教师为学生提供磁带影音,让学生的地理学习更富多彩,帮助学生找到了地理存在的痕迹,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价值,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教师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让学生在微课中对地理知识进行了新的思考,跟上了教师的进度;教师为学生展示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实践目标,构建自己的学习框架;教师利用社交软件,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追踪,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方便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一、 展示幻灯片课件——丰富学生视野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育信息2.0时代下开展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幻灯片课件,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视野。在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地球在不同层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熟悉地球周围的宇宙环境,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幻灯片课件,在课件中揭示了地球在不同层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和所处的环境。学生观看幻灯片课件的时候,在第一张幻灯片课件中看到了蓝色的地球,知道了地球的整体样子,就像是穿着蓝色纱裙的仙女,飘飘摇摇。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索地球的念头。在第二张幻灯片课件中,学生看到了太阳、土星、火星、木星等天体的位置,了解了地球的大体位置;在第三张幻灯片课件中,学生知道了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的概念和分布,知道了各级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况,了解了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构成了地月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而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系统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总星系。学生根据地球、月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分析了地球的变化。学生继续观察课件后,知道了地球的基本信息,分析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因素,认为适宜的生存条件让生命得以在地球繁衍,需要大家共同呵护。
二、 展示三维动画——吸引学生注意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育信息2.0时代下开展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三维动画,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结合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路线,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关于交通运输布局的动画片,让学生在动画片段中寻找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的身影。学生在动画片段中,看到了卡通版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被它们萌萌的样子吸引,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它们的知识。学生跟随动画的发展,了解了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点,认识到不论是哪一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劣势,需要人们结合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选择,不能盲目运输,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学生综合动画中出现的知识点,汇总了交通运输方式选择需要注意的事项:运费、运速、运量、灵活性……知道了不能死学习,而是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依照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来选择。动画中,还为学生留置了作业,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家乡的交通运输网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优点和尚需完善的地方,使学生学会灵活使用地理知识。学生跟随动画教学的脚步,理解了交通运输方式,收获了新的知识点。
三、 展示磁带影音——增强学生感受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育信息2.0时代下开展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磁带影音,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感受。在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找到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在教学中利用磁带为学生播放了民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的嗓音特点。学生在闭眼聆听的过程中,对陕西民歌风格有了强烈的认识。接着,笔者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黄土高原的宣传片,让学生在宣传片中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情况,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观看黄土高原的宣传片后,知道了人地矛盾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本质,致使黄土高原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学生对黄土高原的景象进行分析后,意识到这是由于流水的侵蚀造成的。接着,学生重点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认为它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影响人们的经济发展,加剧人地矛盾。为了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问题,学生立足黄土高原的特点,提出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等方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减少水土流失的技巧,践行了保护黄土高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展示微课视频——刺激学生思考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育信息2.0时代下开展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微课视频,以此来刺激学生思考。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危害,总结出防灾、减灾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时长为7分钟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感受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重点学习了洪灾形成的原因和对人造成的危害,分析了防治洪灾的主要措施。学生理解了洪水和洪灾的概念,知道了洪灾多发生在南方夏季,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威胁和经济危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学生认为防控洪灾是十分必要的,是不能轻视的,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了预防洪灾的主要方案,诸如修建水库提高洪水的调蓄能力;修建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方便泄洪等,还着力于宣传防灾减灾,提高人们对洪灾的认识,让人们能够规范自己的行為,减少乱砍滥伐,减少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