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素质练习对初中生身体相关影响的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在大课间活动中,如何有效的保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大课间活动,得到一定的锻炼并避免意外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过程。通过科学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因此,学校必须对大课间活动加以重视,从全局入手,结合细致分工,才能有效地提升大课间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大课间活动;素质练习
通过初中体育大课间素质练习对初中生身体相关影响的研究,进行身体训练来摸索和开展体育素质练习方法,体育“大课间身体素质练习”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体育的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选取初中在校学生45例,按他们参与体育大课间身体素质练习的实际情况,分为身体素质训练前(A组)45例和身体素质训练后(B组)45例,对他们参加大课间身体训练前和参加大课间身体训练后的身体变化和形体机能改善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是学生参加身体素质训练后柔韧性提升(P<0.05)、有氧耐力提升(P<0.01)、灵敏性增强(P<0.05)、速度增快(P<0.05),其相关影响对照存在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其余诸相关影响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开展行之有效的体育大课间身体训练,有意识的通过体育大课间身体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柔韧性和速度、灵敏性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科学合理的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是提高各项运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训练方法,保证身体良好的成长,体育课大课间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学校必须明确责任。校长统一领导管理大课间的相关活动,体育教师起到一个指挥的作用,并由班主任协调体育教师的工作,共同管理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及时的和每个班级的体育委员沟通,能够及时的将学校的要求传递给每个班级,按要求进行大课间活动。
其次,学校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选取那些符合学生特点的素质活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充分地参与其中,锻炼自身的身体。例如,在秋冬季節,大课间活动的身体素质练习以发展有氧耐力和力量控制力为主来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在春夏季节,大课间活动的身体素质练习以发展速度、协调性和灵敏性练习为主。这样全面考虑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练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大课间身体素质的练习当中。
大课间的活动需要一定的场地,针对学生多,场地有限这样的问题,学校就必须充分地发挥校园内所有可以利用的场地,真正的发挥其作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才能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大课间活动。在进行中长跑有氧耐力训练时,学校必须统筹规划好12个班级中每个班级的所站位置,,使得整个校园内的所有道路都能够站有学生,并且有条不紊。
初中生在青春发育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很关键。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也与后天的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紧密。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际操作,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评价还处于摸索阶段。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和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评价体系,严重影响着初中师生的活动热情。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技术技能的巩固和提高,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和初中体育每天一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来完成的,如何进行体育大课间身体素质练习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取我校2018~2019学年度就读的初级中学七年级学生45例,按照她们参与体育大课间训练的实际情况,分为参加训练前(A组)和参加训练后(B组)。训练内容为初级中学体育课程规定的项目标准,研究以不损害学生身体健康为前提,中途允许参与者自行放弃。
(二)方法
所有随机入选的45例中学生对照研究标准:①均不是体育特长生。②均身体健康。③对照研究的课程为中学七年级体育课本(全一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及强度设置适中,为初级中学体育课程规定的项目标准。研究以不损害学生身体健康为前提,中途允许参与者自行放弃。④资料采用自愿、保密、不署名的原则。
二、 研究前设计项目若干条
标题是:体育大课间素质练习对学生相关影响的研究设置问卷调查表。具体内容包括:节奏感加强、柔韧性提升、兴奋度提升、平衡度扩展、压力缓解、有氧耐力提升、关节韧度提升、灵敏性增强、力量控制力、协调性增强、睡眠改善、速度增快、团结能力增强等13项内容,按学生参加体育大课间素质训练前和参加体育大课间素质训练后的对照研究的数据,分为素质训练前(A组)45例和素质训练后(B组)45例,以对照研究中出现的身体和生理变化问题,详细填写调查表。
(一)一般资料
年龄:12~15岁,身高:150~165cm,体重:40~60kg。
(二)体育大课间素质训练相关影响问卷调查对照研究见附表。
三、 讨论
附表显示,节奏感加强、兴奋度提升、平衡度扩展、压力缓解、关节韧度提升、力量控制力、协调性增强、睡眠改善、团结能力增强9项内容相比较,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在体育大课间训练前后中有柔韧性提升(P<0.05)、灵敏性增强(P<0.05)和速度增快(P<0.05)显示三组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特别是有氧耐力提升(P<0.01)则显示高度显著性差异。虽然在身体素质训练前后平衡度扩展、关节韧度提升提升两组对照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通过统计的人数对比,我们也发现上述表现在训练前后也有一定的变化。体育大课间身体训练是提高学生有氧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和速度最有明显地提高作用的活动之一,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也是提高各项运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训练方法,保证身体良好的成长是通过体育课大课间做到科学有效的锻炼,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起到双重健康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