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德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行为习惯与行为意识均未定性,德育教学在小学阶段十分必要。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这一时期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文章简要分析了小学德育教学的实质性发展情况,并且提出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理论,小学校园应采取的德育教学策略: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提升原生家庭的德育思想,促进小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习用品;原生家庭;德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意义;教学现状;应用策略
一、 引言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是当前社会形势下适合我国国情发展,且对于社会大家庭中每一个人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核心理念,在国内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位置。正是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发展成为当前德育教学的核心项目,引导着各级教学结构的有序发展。为此,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工作为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为主导,开展具有思想价值的课程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观念。文章讨论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以及如何有效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极大程度地发挥其自身积极作用。
二、 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现状
新课程改革后,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这一教育理念下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就当前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学,偏重智商教育,忽视品质教育的思想观念,依旧成为现下较为严重的思想误区。基于应试教育作用,让学生的原生家庭与社会教学体系,多种教学主体以智力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心理发育与思想品质的核心建设,造成诸多社会不良现象。学生极端化心理倾向,逐渐引起社会与教学界的关注。为此,教育部发起了社会主体核心观念的教学战略,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原生家庭的思想素质、彻底改善网络环境为学生思想养成带来的不良影响、全面建立具有流程的核心教学体系,以此建设小学生的思想品质,提升其心理健康指数,培养其良好的思想观念。
三、 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积极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一切未形成定性,且这一时期的学生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希望,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学外,更加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阐述了当前社会形势下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样,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应用到其中尤为必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到树立
正如人们所知,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使他们的思想品质得到积极的培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做人的相应标准给出了明确的指示,将其应用到德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的思想认知给出了明确的标杆,使学生在这一标杆与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的价值理念得到规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明辨是非,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公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渗透为学生明确了道德准则
德育,顾名思义便是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十分必要。而在其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其中诸如诚信、友善等思想道德语句能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在道德层面上给出了明确的道德准则,在这样的道德准则的要求下,教师能够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地教育工作。同时,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但是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相关内容为学生明示,为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进项细致地讲解,并发挥教师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的内心便会在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下逐渐形成一杆道德准则称,这杆秤会时时提醒学生,约束学生,随着学生的逐渐成长,融入学生的“骨髓”中,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服务社会、造福于社会的良好公民。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渗透不断规范学生言行举止
受当前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源于四面八方,,尤其是受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积极的、消极的等等各式各样的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言行举止。那么,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规避外界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是,这却远远不够。要想真正使学生的自身素质与文明素养得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而言便是一个较好的言行规范准则。其中的相关内容,从大的角度上来说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培养,从小的角度来说,学生自身的内在素养得到规范。在与他人相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本着待人温和的态度去与他人相处,那么,学生的言行自然不会出现差错。
就以上三点而言,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必要,使学生从思想认知上规避不良影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 小学阶段应开展德育教学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德育工作者应大力推行德育思想教学,提升小学校园的德育功能,为小学生营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德育工作者,应充分深入了解学生的业余生活,掌握其思想关注点、兴趣爱好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获取学生的内心需求,以具有学生适应性的教学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思想的教学课程,促进学生在课程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減少课程的理论化内容,引起学生对课程的不理解问题,应从学生兴趣爱好方面,开展具有教学效能的德育课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思想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