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信息化德性培育策略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文章通过《一诺千金》这则教学案例的设计,引出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重视学生的信息化德性培育问题,强调通过网上网下的生活,在课堂上既要体现“思行互动”的理念,也要具备“互联网+”的思维。
关键词:课堂;信息化德性;培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自然,德性培育就成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行为的应有要义。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现实生活,而是衍生到了信息化社会的网络虚拟生活。由此,德性的培育不仅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層面,也要立足于网络虚拟生活层面,让培育对象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如果把表现于现实生活层面的德性称为现实德性,那么,表现于网络虚拟生活层面的德性就可以称之为信息化德性。文章将从一则教学设计案例谈起。
一、 案例引述
本课为苏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第18课《诚信为本》第二框《一诺千金》。本课以承诺为主线,对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体现了教材的综合性。个人的承诺反映了个人的信用度,意味着信守承诺对个人的重要性。设计从故事入手,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了解到承诺形式,懂得承诺要求,感知自身发展与承诺的关系,学会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一)故事追问,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2012感动中国人物:欧兴田(守墓老兵)。问题:欧兴田为什么坚持守墓30年?(因为欧兴田老人曾对战友做出了承诺)。小结:在生活中,有着许多承诺和守诺的故事,同学们,你是个信守诺言的人吗?你在守诺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么对待的?今天,一起来学习《一诺千金》。(设计意图:利用符合时代的情境故事,感受社会的正能量,接近学生与学习主题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态。)
(二)思行互动,学习新课
读(PPT展示材料):不让老人牵挂儿女,不让孩子离开母亲/不让病魔侵蚀生灵,不让生活失去和平/我承诺/走上战场是无悔的选择,守护生命是神圣的职责/无私奉献是真诚的心愿,流血流汗是永恒的纪念/我不去想退路,走进病房很坦然/面对病人,我依然像从前/言语中传递微笑,隔离衣内有我不变的情怀/我不去想退路,走进病房很坦然/面对病人,我依然像从前/双眸中流动真情,护目镜下有我不变的誓言。然后告诉学生:这是2000年春天SARS肆虐时,一位叫王艳琴的大夫在SARS病房里写下了这首名为《承诺》的歌词,它抒写了那些在抗击SARS一线隔离区内的白衣天使向社会、向国家、向病人及其家属发出的承诺誓言。说一说:这样的承诺让人们为之动容,生活中你还接触过哪些承诺?(要求学生举例回答)。谈一谈:看了上述材料及同学分享的承诺事例,大家对承诺有什么新的理解?小结:承诺是给别人一份期待,给自己的是一份义务。(设计意图:用诗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悟,并将问题隐含在诗的回答中。)
考(在书中画一画):承诺最基本的形式有几种?小结:口头承诺和书面承诺。(设计意图:紧随上面的问题,利用考一考的形式,把学生的学习逐渐引入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上来。)
看(图片展示):儿子的如此承诺(内容从略)。评一评:1. 招揽生意时,是承诺还是宣传?2. 不信守承诺会有什么后果?3. 什么才是真正的承诺?(要求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小结:许诺之后,不努力地去实现承诺,而让承诺成为一纸空文,那不仅要受到良心上的拷问、道义上的谴责,有时还要受到法律上的惩罚,因此要慎重承诺,重在践诺。想一想: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信守承诺?小结:不轻易许诺,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特殊原因及早说明等等。悟一悟:信守承诺对个人来说有何意义?小结:承诺就是尽力而为,让承诺变成现实,才能获得心灵的释然,赢得他人的信赖。(设计意图: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反思自己,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中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
问:同学们,对个人来讲要信守承诺,但对企业、对国家而言呢?(同样需要信守承诺)。说一说:哪些企业信守承诺的例子让你印象深刻?小结:汽车公司的“召回令”;“可口可乐”品牌的无形资产;洋快餐的高价“土豆”等。可见,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难存,国家无信则衰。信用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那些不诚信的企业,不仅无法生存,法律也对他们进行严厉的制裁。(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一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举例中明晰,诚信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更是各行各业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孩子心灵中种下“诚信”的种子。)
辨:先听一听歌曲《承诺》。后练一练:(情境选择,内容从略)(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情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的能力。)
(三)画龙点睛,课堂结语
同学们,有了诚信,信守承诺,才能立足社会;有了诚信,一诺千金,企业才能蓬勃发展;有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把信守承诺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去,不管是在网上还是网下,都要保持一种风格,把诚信变成的一种信仰,变成一种民族精神,变成中华民族无往不利的法宝!
(四)阅读拓展,走向课外
课后作业布置:推荐阅读《契约精神》。(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活动。)
二、 突破课本
通过对以上教例的讨论,可以发现,,在培育“诚信”这个德性点的过程中,课本上缺少了信息化背景的讨论视角。由此,在二次备课的时候,决定加入以下两个讨论话题。
一是在讨论完“什么才是真正的承诺?”这个问题后,实时引入评析诚信建设措施这个环节:析一析(PPT展示材料):2014年6月14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突出了两大措施:措施一:加快信用数据的建设和开放1. 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制度(信用代码、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担保、失信惩戒);2. 加快征信数据的开放(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系统)措施二:建立失信惩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