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模型制作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徐裕端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是当前教育的主要话题之一。针对初中生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在帮助学生创新思维、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些年来高新技术的发展,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模型制作课程更能够体现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对此本文以初中生的模型制作课程为例,探析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结合自己长期的实践与相关的文献研究提出一种培养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關键词: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核心素养;优化策略
一、 前言
教育不仅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时期随着教育的改革和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协调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充满探索欲望和活力的学习时期,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生的培养和锻炼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
新时期随着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相比较发达国家目前国内的科技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在培养新一代社会精英人才需要重视科技创新的培养。技术素养作为综合素养的一部分,需要从实践做起,促进创新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实际应用操作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人生、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有所感受和提升,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能力的核心素养。我校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了模型制作课程,通过开展模型制作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实践水平,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在应用基础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模型制作课程优化策略
(一)关注社会实际,确定实践主题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是耗时耗力的一项课程活动,实践课程开办需要一定的周期规划,针对活动的材料也会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都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实践活动主题方面,为了有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进展和效益。教师需要根据社会实际问题做出判断和决定,选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活动的需求以及社会需要进行。因此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准备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课程。如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科学技术、环境污染、安全医疗等,教师就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出实践活动的课题准备。
在本校开办的模型制作课程中,就是偏向科学技术的探索,伴随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针对近期抗疫的社会话题,制作简单的新型冠状病毒模型、“呼吸机”医疗器材模型等。通过制作相关的模型,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了解新冠病毒的防疫方式,激发学生社会危机意识。模型制作课程主题选择针对的是社会的热点和需求,社会需求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
(二)以学生为主导,促进自主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模型制作课程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自我和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相互交流和合作。模型制作课程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团队或小组共同的努力,,在整个过程中促进学生自我思维的表达,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模型制作课程中,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喜好开展趣味实践,如个人模型制作竞赛中,可以设定固定的标题,如“穿越时空的模型制作赛”不限模型种类和策略进行开展,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和喜好进行选题决定,既能够发动思维还能放大学生的强项,从中也可以抓住并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在模型制作课程中,多以学生发问或好奇的角度做课程教学。另外针对在高难度和复杂的模型制作时,增加学生间的思想交流,采取小组竞赛、模型课程交流会等,而教师只起到引导和提示的作用。针对活动中生成的不解现象或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想方设法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想方设法就是学生的实践摸索过程。除生成性目标达成外,在不同时段针对不同主题活动,能有目的地达成模型制作的基本知识或技能的整体提升。
(三)以生活为向导,加快社会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就是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因此在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时也要从实际生活出发,特别是针对刚接触新内容的学生,教师也是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延伸和扩展,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探讨,这样更能让学生跟上教学课程的进展,也能够带动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的兴趣,避免因疑惑乏味的难题而失去探索实践的学习态度。综合实践活动源于生活,能带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放松自我的实践过程,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
对于初中生来说,模型制作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是通过学生的知识实践掌握程度进行合理化的安排。如初学者要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模型制作内容,包括家具模型、航空模型、车辆模型、建筑模型等简单常见的例子。伴随学生知识界面的增长,可以适当进行扩充和提高技术要求,如“微型扑翼机的制作”提高到“微型扑翼机的设计”、在开展“建筑模型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开展“建筑模型的设计”等,从生活实际向社会需求的方向开展模型制作课程。在模型制作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技术掌握程度,对操作的过程、细节进行评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模型制作技术和应用技巧,以便积累实践经验促进更高层次的模型制作,以及社会实践的应用。通过生活实践经验促进模型制作技术的掌握,从而再促进社会生活适应的能力,形成一个促进性的上升循环实践过程。
(四)创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创新是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动力。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局限某一种实践活动范围,或者针对某一实践内容重复性无变化的演习。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综合能力的提升。任何实践活动课程都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进,打造具有趣味性、有效性、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