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学生造句训练及指导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张伟斌
摘 要:句子是文章的基本结构,造句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语言文字训练。造句训练对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自然过渡到习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佳径。在造句教学中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着手强化训练,以此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写作夯实基础。具体做法:一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好造句训练的内容,为学生选择好造句的词语,二是造句训练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使学生练得好、练得准、练得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造句教学,训练与指导
在语文课堂上,看到一部分小学生为造句苦思冥想,造出来的句子常常是词不达意,语句不通,句式呆板,语言贫乏。如“其中——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由于学生没有准确理解词义,造出的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如“干什么——洋洋干什么在家里呢?”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差导致语句不通顺,语言表达混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鼓励——老师常常鼓励我”,学生的语言表达不丰富,句式呆板,内容毫无创新。
影响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培养小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文教学应从一年级起就注意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指导他们练习运用,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经验,就造句训练内容及形式两方面说说具体的做法。
一、 从内容入手,开展造句训练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词语,除了一些专门术语和生僻深奥的词语外,大多数的词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运用。要求运用的词语如果全部造句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好造句训练的内容,选择好造句的词语。那么,究竟应该选择哪些词语进行造句训练呢?笔者认为,一是根据教材的语言特点,二是联系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具体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选择:第一是课文中的中心词语,第二是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词语,第三是常用的虚词,第四是常用的而又易错易混的词语。教师确定好造句训练的内容后,还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真加强指导,在造句教学中,要注意提醒学生以下几种词语的使用:
(一)常用的虚词
虚词从意义上看,有的只起语法作用,本身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如“的、地、得”,有的表示某种逻辑概念,如关联词“不管……也”等。虚词须和实词在一起才能组合成词句,因此,对于这些词语,学生造句的困难面大,往往会理解不清而造出这样或那样的病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词语环境,帮助学生从实际上认识虚词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和某种逻辑关系,使学生懂得它在语句里的固定位置和怎样配套作用。例如要求学生用关联词“不管……也”造句时,可先引导学生理解范句“不管刮风下雨,我也要坚持到校上课”。要让学生懂得前半句排除一切条件,后半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是全句的主要意思,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限定的上半句的内容,自由设想,出示填空式,教师引导学生填空,完成下半句的内容。如①不管刮风下雨,②不管山路多么难走。这项训练,也可以改为提供如下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判断,哪一组可以用“不管……也”组合成句子。如①山有多高,他要攀登,②认真学习,能取得好成绩,③天气怎样冷,他坚持锻炼,④他爱学习,能帮助同学。
以上两例都是凭借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认识规律,具体掌握关联词的用法,提高独立运用的自觉性。在指导其他虚词造句时,笔者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在要求学生用“的”“地”“得”造句时,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就让学生把它们的区别抄写在本子上,这就是:“的”字的后面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地”字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得”字是用来补充程度的词。并列举了课本中的实例,让学生领会贯通,同时设计好作业训练,例:在( )里填上适当的“的”“地”“得”,①伟大( )祖国,②跑( )多快,③认真( )写字,④写( )工整,⑤美丽( )花朵,⑥积极( )发言,⑦狠狠( )打敌人,⑧蓝蓝( )天空。经过多次这样的作业练习,以后学生就能熟练地运用这些虚词。
(二)常用的近义词、同义词
这些词的意思虽然相近或相同,但是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却有差别,比如“后果”“结果”和“成果”,“夸奖”和“夸耀”,“直立”和“矗立”,“战役”和“战斗”等等,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搞错搞混了。像这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在指导学生造句时,可采用搭配词组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比较,区别它们的异同,从而能够正确运用。如指导学生用“发扬”造句时,为了防止同“发挥”相混淆,可以先让学生做词语搭配练习,发扬——作风,发扬——传统,发挥——作用,发挥——水平,再联系词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扬”是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发挥”是把内在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能正确地运用“发扬”这一词语造句了。还有些词语学生虽然理解了它的意思,但仍然用错了,其原因是学生对它的使用范围很模糊,所以导致用错了。比如有学生这样写道:“妈妈去买菜,我嘱咐她早点回来。”“嘱咐”一词多是在长辈告诉晚辈时才用,句子中用“嘱咐”显然是错误的。又比如像“逝世、去世、死了”等词语虽意思相同,但用法却不完全相同,讲解时必须向学生明确说明,指导他们辨析词义,学会正确使用它们。
二、 从形式入手,开展造句训练
陶行知先生明确提出:“教学做合一。”“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并特别指出:“一切教学都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学进步。”这就告诉我们,在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进步。造句训练必须运用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強化指导,使学生练得好、练得准、练得活。多年来笔者一向灵活运用造句训练形式的变换,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