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赵春霞
摘 要:高考的改革使得语文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学科变得更加关键和重要。当前,因为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这一特点,也就导致了他们无法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也就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的枯燥,缺少生机与活力。学生缺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使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能力获得提高。而趣味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和不足,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的活跃,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极大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法,运用
一、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时期是学习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生不管是自主学习能力还是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处于开始发展的时期,并且他们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学习习惯以及态度。语文这門学科的知识范围是相对广泛的,对小学生而言其吸引力相对较低。再加上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枯燥乏味的讲解,无法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获得提高。而趣味教学法利用相应的教学活动,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更加的轻松愉悦,使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集中,进而使学生对语文的积极自主性获得极大提高。
(二)促进学生整体性能力的发展
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分析力、想象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和内容,还可以使自己的整体性能力获得提高。趣味教学法将小学生所具有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充分的挖掘,所规划出的教学活动也比较新颖,并且具有多样性,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进行展示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他们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一定的锻炼,进而使他们的整体性能力获得提高。
(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语文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着一定的困难的,特别是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有着更大的难度。教师在课堂中枯燥乏味的讲解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非常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趣味教学法利用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展开,把语文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记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
(四)突破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形式下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把学生约束在一定的框架和模式中,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而趣味教学法主要按照学生的基本特征进行教学,重点突出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并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元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获得了进一步提高。
二、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拼音是汉字的发音标识,是学生对汉字进行认识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一项技能。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拼音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性素养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拼音结构的烦琐性对小学生而言很容易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实践首先应该在进行拼音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把对拼音所进行的认读以及拼写都结合在课堂活动中。
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人分别表示一个声母或者是韵母,并且播放一定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活动,在教师说出相应的指令之后,学生要根据指令中提到的汉字的拼音进行组合,只有声母和韵母以及音调全部正确的组合,才可以获得最后的胜利。
(二)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小学生获得知识、增强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渠道。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中心,教师可以实行趣味性提问,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教师所提出的趣味性问题不仅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匹配,引发学生好奇,还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互关联,防止太过枯燥。
例如,在讲授“爬山虎”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的脚是长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利用这一系列的趣味性提问可以使学生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搜索自己的记忆,进而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中。之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文章进行阅读,找出正确的答案,进而使学生的阅读成效获得极大提高。并且趣味性问题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应的阅读方式,找出重难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古诗的学习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没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那么是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集中的,这对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理解是非常不利的。对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趣味教学法进行合理应用,并且在对教案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要从小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入手,把教学和表演进行相互关联,使学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对古诗中的情景以及内容进行一定的展现,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对古诗所进行的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课堂教学的成效获得极大提高。
例如,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设置一些对古诗进行预习的作业,并且在班级中选出几位表演欲望相对强烈的学生,为他们讲解古诗中的相关内容,在学生明确了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让这几位学生把古诗中的内容进行表演。这样的表演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加直接的理解,使趣味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进而使趣味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成效获得明显提高。
(四)在课外活动中的应用
语文的课外活动是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强化趣味性的有效方式,课外活动的实行,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练习,还能够使学生的整体性素养获得提高。对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展相应的课外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发音内容,举办以发音为主题的相关课外活动,并且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错误发音进行修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学生们都喜爱的一些课外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可以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并且学习成效也会随之提高。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进程,组织开展一些课外比赛,比如,比一比谁写得快、谁记得多,谁的发音更标准等,进而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强化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