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历史 培养家国情怀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祝华清
摘 要: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素养,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并且随着高中教育不断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者逐渐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提出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研究策略,意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新时代的高素质接班人。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研究策略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索历史应该具有的追求,是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能体现出历史教育的教学目标,还能强化学生对于国家的使命、民族的自豪等现实意义。因此,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刻不容缓。
一、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中的真实事件、历史人物,并且还需要通过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道德理念。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思想,因此,家国情怀可以解释为,一个人对国家和家庭的热爱,也可以是不断追求国家富强的信念。如,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儒家文化通过结合多家思想而孕育出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家国情怀就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便是对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将其发扬光大。
(二)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各种价值观念、个性化发展、思想活跃的关键阶段,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情绪激动。如果没有运用正确的处理措施,会让学生误入歧途。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走向光明。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进而需要培养其勇于担当的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三)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家国情怀,可以体现历史教育的价值,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对于德育来说,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是高中阶段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渗透家国情怀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利于道德品质的提升。然后,运用家国情怀教育不断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智育。因为,学生不仅要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学习方法,还要掌握其中的价值观念和历史的规律。其次,家国情怀教育可以让学生具有爱国家的情感,并且还能让学生明白如何担当建设国家、社会的重任,以此来锻炼自己的体质,养成健康的人格。最后,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很多优秀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的美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通过历史对比,彰显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课本教学知识点中,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家国情怀相关内容。对此,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古今中外等历史素材,深度挖掘家国情怀的素材,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例如,当我们在教授学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之间的特点。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到秦朝郡县突破了西周推行的贵族分封制,强化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这样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元朝行省制又融合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巩固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学生通过将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了解到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会进一步的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并且还会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培养家国情怀的思想理念。
(二)依托乡土资源,激发家国情怀
在我国各个地方都有和历史相关的乡土资源,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这些乡土资源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理念。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在结合课本教学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爱国思想理念,通过设计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话题,促进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热情的提高,然后导入本节课的教学知识,并且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一些具有历史性乡土资源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乡土资源的认识,强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感。
例如,当我们在教授学生“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预习的阶段,运用互联网资源找出有关乡土资源的信息,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元朝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域,找一找你的家乡在元朝属于哪个行政区?然后让学生将找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并且在课上分享给其他学生。通过让学生感受乡土资源的历史环境,可以有效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还能激发家国情怀。
(三)创设历史情境,创设家国氛围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还存在于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并且历史的教学多为文字的展示,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以便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对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围绕历史问题,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历史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家国情怀和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当我们在教授学生“鸦片战争”这节课时,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热情度的提高,教师就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教学环境。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鸦片战争》的部分片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各种原因、过程及其结果。并且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还需要给学生提出问题: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失败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之后,再向学生呈现当时中国和英法两国之间军队和武器方面的对比,让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通过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保卫中华的重任,体会到家国情怀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