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曹海燕
摘 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与重点。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基础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实施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有效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则需要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依托。基于此,本文将从精心设计问题内容、使用诙谐幽默语言、抓住适当教学时机、注重因材施教理念、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注重课堂有效追问六个层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促使学生感悟和探索的过程,是推动学生科学探究、深入延伸的手段,更是一种促进师生、生生沟通和交流的途径,能够有效避免学生陷入形式化的误区当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围绕着核心素养来开展教学活动、建构课堂教学时,课堂提问的作用和重要性便能够得到充分的凸显。对此,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顺应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树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将核心素养贯穿并落实到课堂提问的全过程中,最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一、 精心设计问题内容,落实渗透核心素养
(一)基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活动的指引,更是主线和核心基础,对于问题内容的设计和核心素养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涵盖三个维度,具体包括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后在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来精心设计问题的主要内容,促使学生可以在问题引导下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与老爷爷之间的相互鼓舞,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上课后,笔者根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了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对课文进行探索,问题如下: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开始对课文进行阅读,边阅读边思考问题。待学生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后,笔者再带领学生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知识。这样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基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内容,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设计问题内容
生活是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最终运用的归宿,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地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问题中感受生活、认识语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拓展教学的思路,将设计问题内容的范围从教材、课本中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地观察、挖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语文素材、案例和资源,并结合语文知识重难点来设计问题内容,保证问题的现实性、具体性,促使学生能够以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问题,以语文的眼光去分析生活现象和问题。
例如,在教授《燕子》这篇课文时,本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燕子的可爱与活泼,而对于燕子,学生们在生活中并不陌生,所以,在本节课程的教学中,笔者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设计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回顾生活现象对问题进行思考。如,笔者让学生们回顾春天来临时的变化,这时,学生们回答道:春天到来时,春暖花开,燕子从南方飞回到北方。面对这些问题时,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这样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设计问题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认识到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使用诙谐幽默语言,调节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提问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的交流,所以教师语言的运用能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气氛,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接收、理解与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语言运用的艺术,感情充盈地使用一些具有鲜明情感色彩、诙谐幽默的语言,向学生提出问题、描述问题;另一方,教师在使用诙谐幽默的口头语言的同时,也可以运用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有效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教授《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时,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有着浓厚的吸引力,所以,在本节课程中,笔者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进行阐述。这时,学生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笔者再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对故事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们对课文中的细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另外,笔者还会通过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们进行对话、提问,放松学生们紧张的学习心理,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有效调节了课堂教学的气氛。
三、 抓住适当教学时机,保证适时性的提问
提问要讲究发问的时机,只有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提问才能够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发挥出提问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能突然向学生进行发问,应该在不干扰学生学习、思考和讨论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特点和学习情绪来捕捉教学良机以提出问题,从而充分发挥课堂的适时性,通过相关问题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引,使学生真正抓住问题和知识的本质特征,深化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扩展学生想象空间,推动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授《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熟读,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再通过学生们的阅读,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这时,笔者再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通过问题再次对课文进行分析,问题如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最后,为什么铁罐没有被挖出来?面对笔者提出的问题,学生们立即对课文展开深入的分析,經过学生们的认真探索,学生们最终得出答案。这样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抓住适当教学时机,保证适时性的提问,推动了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