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推拉理论视角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刍议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李彩玲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104期
  摘要:现代推拉理论是社会学人口迁移解释理论之一。本文从推拉理论视角下的学科教学出发,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笔者试图将推来理论视角置于初中体育教学范畴之内,希望通过充分发挥和挖掘“拉力”的积极性策略来放大“拉力”、通过借力使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策略来转化“推力”策略进而缓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矛盾。
  关键词:推拉理论;拉力;推力;兴趣;初中体育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尤其是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被公布以后,我们的基础教育教学课程目标已经大大超越了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层面,而是开始面向于未来真正能支撑起学生长远发展的三大内容,分别是自主发展、文化底蕴和社会参与。显然,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应当与时俱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即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哥顿·布朗所言,“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预言家,你的教育不是为了今天,而是要为学生们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否则就会应了杜威的担忧,“我们如果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在掠夺他们的明天”。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我们的体育教学无论是从理论实践还是从视角来说,都应当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相长,并保证教育不断面向未来的同时,也支撑起学生的自主发展文化底蕴和社会参与。推拉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我们初中体育教学反思的视野中。
  一、 推拉理论视角下的学科教学
  现代推拉理论是社会学人口迁移解释理论之一,它认为人口的迁移现象是由推力、拉力两个方面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推力和拉力都是相对于牵引者本身而言的。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学科间的壁垒不断被打破,只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便可以推而广之,加以利用,推拉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引入我们的学科教学中,包括初中体育教学中。
  在传统教育的惯性影响下,我们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往往是这样的姿态: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作为一种权威或者智慧的象征走在最前面或者最高处,他试图拉着学生前进,但是往往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或者学生从心理上不愿意接收师生间地位的不平等而出现一定的反抗或者叛逆,进而使得教师的“拉”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教师精疲力竭,学生无动于衷,甚至是倒退。
  在我们初中体育教学中,这种推拉理论的表现更为明显。对于相当部分初中生,尤其是初中女生来说,体育课几乎是一门可上可不上的学科,如果能遇上一名教学态度相对认真的教师,他会依靠自己的拉力不断“拽”着学生前行,即学生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不情不愿地完成一些体育活动和项目的练习实践,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实际上往往是被教师拉着前进,从心理体验角度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非常痛苦的。我们的初中体育教学似乎陷入了某种程度上的瓶颈期,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几乎都是某种程度上的两败俱伤。
  二、 放大“拉力”:充分发挥和挖掘“拉力”的积极性
  前文已经提及,“拉力”是推拉理论中的积极因素,具体到我们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拉力因素分化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从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的实质性好处、有效的方法或途径以及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容易度。
  (一) 发现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对于青少年来说,一旦兴趣来了,他们往往能够付出更多的时间、耐力以及专注度,且在兴趣的作用下,他们往往感受到的不是疲惫,更多是一种兴趣层面的需求被满足的酣畅淋漓和获得感。前文已经提及,根据“推拉理论”来分析,我们发现教师通过有效指导和强制性的监督学生来确保学生完成某些体育技能的训练,在这过程中,,学生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拒,甚至是痛苦的。教师似乎在拉着那些不情不愿地“手”往前走。但是,如果教师想办法挖掘和发现学生关于体育或者运动功能方面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跟着教师走、追随着教师的步伐,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二) 想办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育课程带来的好处
  部分初中生对于体育课程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认为体育课程不过是教人锻炼身体,可是跑步、打球这些项目大家都能照猫画虎地开展,教师的存在与否似乎作用不大。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对于体育教师并不是那么的敬畏,而作为体育教师此时也往往比较容易妄自菲薄。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形势就会发生变化。追根究底,初中生之所以对于体育课程及体育教师不重视,除了应试教育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学生无法从初中体育课堂上获得直观、高效的教学效果。这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本身的“拉力”效果。我们认为,体育锻炼是一项终身性的事业,且不能像文化课一样可以通过分数实现具体的量化,它更多是为了保障我们的身体以最为健康、均衡性的方式运转,长期锻炼的人和不锻炼的人间的区别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看出来,且年龄越大,差距越显著。初中生刚好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性和转折性阶段,短暂的一学期、一学年甚至初中三年的时间发生的变化根本无法直接归咎于体育锻炼上,这就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带来的好处没有具体形象的概念。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适当地下点猛药,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锻炼前后的男女身材對比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锻炼健身之后的美感,这个时候学生一般都会暗自产生羡慕感,教师便可以趁热打铁,将我们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内容和具体某个部位身材的健美相联系起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
  (三) 让学生感知到人人都可以成为体育达人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学生普遍已经有了显著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特征,且对于异性充满了好奇,有些同学已经开始对于异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好感,他们普遍渴望在异性面前有着良好的印象,而健康的体育锻炼观念和技能就是最好的名片。调查数据显示,女生欣赏的男生大多为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同样,男生们喜欢的女生则往往倾向于是那些成绩好、性格开朗的。而性格开朗的前提往往是良好的交际能力,而锻炼与异性的交际能力的最好渠道往往就是在体育课上。显然,无论男女生,一旦成了体育达人,其在异性中增加魅力的程度就会明显提升。而教师要做的便是让学生感知到:想要成为体育达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模仿、多次练习并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便有着实现的可能性。


论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乌兰夫同志民族工作理论在锡察地区的践行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电视人物访谈语篇人际意义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激励艺术
基于现代电磁场理论研究
试论权变管理理论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论福斯特的反殖民主义视角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探析
图示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策略研究
符号学视角下的俄汉身势语
杰斐逊的政体理论特点研究
基于信息交流视角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
美术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与现实意义对比
试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其当代价值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