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开展网球课程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韩华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104期
摘要:在我国以往教育体制当中,特别是在初高中阶段,我国的体育课程呈现以学科教育为中心,体育课程边缘化,无话语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这种教育体制模式下,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和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曾经达到了一个极度低谷的一个状态,更有甚者这种情况影响到学生本身的体质情况,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此种现象不是个别,而是普遍。这引起了社会的共同重视,因此,在我国就逐步开展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体育教学的改革,其中网球运动引入高中体育课程当中,在一些一线城市的重点院校逐步推广以试点形式进行落实。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网球运动;课程改革
一、 高中阶段开展网球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一)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打破高分低能的传统学习模式
网球课程作为体育课程在高中开展,裨益良多。一方面,开展网球课程能够增强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因为网球运动需要调动全身的肌肉跑动起来,既是有氧运动,又包含无氧运动的效用,对于参与网球体育运动的学生能够增强肺活量,改善心脑血管的运行机制,平衡身体内肌肉和脂肪的含量,增强新陈代谢,对于他们的灵敏度,身体耐力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训练;另一方面,网球运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网球在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受挫和不断超越以及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坚持,勤奋和努力的良好品质,最终通过学习网球这一项竞技运动的同时还完善了尚处于懵懂和品格不健全的高中生的心性。有助于高中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惧艰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二) 高中体育教师平台拓宽,创意性课程凸显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程中,体育课程单调守旧,大体不过为篮球,赛跑,或者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学校会有游泳和乒乓球,学生对于这类的体育课程没有兴趣甚至感到痛苦,甚至希望用文化课代替。但是网球在高中体育课程教育系统中鲜有出现,正因如此,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引入网球运动,能够为教师搭创平台,给众多科班出身的体育老师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间,可以有效地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今教育体制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求新求变,呈现创意课堂,网球运动的引入在高中的创意性课程和教案中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可操作性和创作性空间较大。有利于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三) 政策导向为学校打造自己的“网球王子”
借时代东风,因势利导,高中打造特色课程。一方面,在我国的高校中,几乎都有网球项目作为体育课程或者体育俱乐部以及网球的竞技赛事;但是很多的学生想参与却参与不进来,很大程度上在于基础过于薄弱,或者几乎对于网球运动未有接触,而高中开展网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程,正好为高校提供源源不断的网球专业或者业余人才,使得学生本身的个人兴趣得到满足,对于高校的网球人才也能得到有效补给。
另一方面,高校开展产学研相结合,高中虽然应对高考这一场硬仗,学校家长和社会更多关注于此,但是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中不再一味地,单一地仅仅向分数看齐,也要为学生未来的一些技能和品质品格做好奠基。
(四) 兼收并蓄,文体不分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以前的乒乓外交,用小球打开外交世界之门。到现如今,我们虽然不需要借此建立邦交,但是用网球为高中学生打开另一扇窗的作用是能够发挥效用的。很多社会成功人士或者高档场所以及外国企业一般情况都会组织网球运动,故而拥有网球技能,为高中生以后初入职场,积累人脉做好技术支撑。与此同时,这种兼收并蓄的文化体育模式,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开展,能够打破以往外界乃至国外对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固有的唯分数论的保守印象,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
二、 高中开展网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一) 具有一定历史渊源,可溯其源流
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是可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追溯,最开始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大城市陆续试点开展,特别是从2004年到2006年一些重要网球公開赛事上,我国的运动员陆续摘金夺银获得荣誉之后,立刻在全国引起了网球热潮,尤其是在李娜等运动健将在温网等国际赛事上,陆续获得冠军之后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网球的热度居高不下延续至今,一些私人的或者是公立的网球场馆和网球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遍布全国。
网球运动在我国已经不算是一项新生事物了,虽然普遍性不如篮球和乒乓球,但是本身的热度和国民喜爱度保持到一定高度,所以在高中开展网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接受度比较大。
(二) 基础设施的健全和社会资源的丰富为高中网球课程的开展提供可能
在很多一二线城市,高中本身场地充足,设备完善,学校物力人力充沛,为网球课程的实现奠定硬件基础,然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校园环境有时达不到标准,但是可以利用课程改革的体育专项资金联合市区政府利用共有体育场,私立健身房实现共赢,尤其是在一些县级高中,由于资金的引入和政策支持,开展网球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帮助缩小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有米有炊,无论是国家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政策导向,还是教育部为此批拨的专项资金,以及社会企业对于网球运动的投资,种种因素都为网球运动在高中作为体育课程提供了可能。
三、 例证分析:以上海市已实施网球体育运动的学校为例分析现如今高中网球运动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 我国网球体育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网球体育教师本身资质良莠不齐,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比较缺乏,在职教师中拥有专业的网球资格证书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公立学校也未必留得住这样的人才。网球作为一种竞技类运动,其体育教师在某种程度可以说是代理教练之职,教练意味着要盯住每一位运动员的时刻水平变化,身体素质情况,以及可培养性等多个方面,但是能够担起重任的教师资源在高中阶段并不充足;另一方面,高中阶段的教师性别比差异明显,甚至出现极度的不平衡,对于男女生的针对性指导因此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