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实施策略研究初探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匡燕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89期
摘 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以项目化实施的方式,进行整体规划与实施,解决偏于研究性学习,以研究性学习替代了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弊端。通过多元整合、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项目化实施;适切性;长效性;生成性;有效性;针对性;丰富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尝试以项目化实施的方式融合进行统整设计与实施,解决偏于研究性学习,以研究性学习替代了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弊端。通过多元整合、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能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 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实施内容选择的适切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因此,综合实践项目的选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如针对学校环境卫生问题,提出《我是校园小主人》的课题,根据大家都喜欢吃垃圾食品的现象提出《饮食与健康》的课题,根据同学带手机的现象提出《小学生带手机的利和弊》,针对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提出了《电子游戏的“好处”》等课题。
此外,项目的内容还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品格培养,注重学生未来的规划:比如三年级开展的《“感谢有你,与爱成长”十岁成长礼项目活动》,让孩子们在回味自己的成长经历中,,体会父母养育的辛劳,学会感恩。六年级开展《走进军营,同筑梦想》系列活动,带领同学们走进军营,近距离了解军营生活和精神世界,感受不一样的青春。这样接地气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就越高涨。
二、 长程设计,深入探究——实施手段的长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考察、实践、探索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想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时机、当好参谋、正确引导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活动的主题设计出多种新颖别致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各种能力。
如在《指尖上的常州》项目研究中,第一阶段,我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访问身边的人了解“常州元素”,然后各小队分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活动,有主题公园、老桥风韵、传统工艺、常州美食、风景名胜、名人风采等方面;第二阶段,利用周边的资源,通过参观、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常州全面而深入的认识;第三阶段,通过手撕画作品展示常州的风采;第四阶段,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视频、短片、录像、照片等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总结汇报。
在这样的长线项目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建立课题,并采取小组合作和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研究,遵循了“亲自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较好地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规划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三、 捕捉生成,及时调整——实施过程的生成性
开展综合实践项目活动,要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的思想得到解放,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在《志愿者大聯盟》活动时,为了进社区进行宣传,各小组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精心设计准备了展板。为了让宣传更有效,同学们在班级,在校内对学校同学进行了展示,还利用放学时间在校门口对接学生的家长进行了宣传。宣传中,同学们发现,放学后校门口的家长基本上老年人居多,还有一部分家长不识字,展板的效果并不好,而且如果要把一大块展板拿去社区宣传,也不方便。课堂上同学们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让宣传效果达到最佳。经过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达成协议,放弃宣传展板,重新设计制作了小巧精美的宣传单,有的小组还针对宣传主题排练了小品、相声,有的小组还把宣传内容编成歌曲,总之,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学们在经历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和调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了大步提升。
四、 不同领域,多元整合——实施模式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我们应以课程指导纲要和核心素养为标准,根据学生的研究需要进行有效整合,同时促进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指定领域与班团队活动、德育、学校特色教育等非指定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使其在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内自成体系。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和学科整合。排球,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整合开展《“快乐排球”项目研究》;《我是校园节水志愿者》是和德育有机整合;还和传统节日整合,如端午前期,开展《花样端午》项目研究活动;和我校的特色项目“梦想课程”整合,不满足于单一的主题研究,高年级组开展“去远方”的组合套餐研究,把“去远方”和“思维导图”“家乡特产”“理财”几个主题进行整合,使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制定活动计划,运用“理财”筹集旅行款,“去远方”时与异地的朋友交流“家乡特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指定领域、非指定领域的多元整合下的项目化实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价值需要,这也顺应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