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议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杜琴芳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74期
  摘 要:现今,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出现部分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及热情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们就这一问题进行处理,及时转变并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设定好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热情,以切实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探究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遵守教学原则,发挥出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歷史课堂;作用策略;原则
  
  一、 引言
  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并不十分完善,但是在初中时期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迷惘和困惑感。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将自身的引导效用发挥到极致,不断地激发并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历史的困难,消除学生的畏惧以及抵触等不良心理情绪,使得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改善当前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达到实际的教学目标,构建出一个更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二、 历史故事教学的作用以及原则
  (一) 历史故事教学的作用
  首先,通过历史故事法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为快速地认知并理解历史知识内容,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要注重历史常识知识的普及,使得学生们都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的事实,就其所学习到的历史基础知识等进行探究,总结出历史发展规律。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地和学生们介绍历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合理地设置好教学的情节,赋予其相应的叙事性特征。采取故事的方式讲授历史知识,不但可以节省大量死记硬背的教学时间,同时还会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理解历史的知识,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满足历史学科的发展特性。
  其次,通过历史故事法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心理发展需求特征,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学生们会从儿童过渡到青年时期,所以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学生们的行为思想都会停留在过渡的阶段,处于该阶段学生,其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会比较差,需要依靠较为直观化的经验去感知各类的事物,同时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们无法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且缺少一定的持久性,无法长时间地对某一学习任务进行关注,使用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解历史知识点,可以满足当前阶段学生们心理诉求,更好地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 历史故事的形式教学原则
  首先,要选择生动且激趣动情的历史故事,调动起学生们的情感。其次,其所选择使用的历史故事必须要以课本为基准,不能脱离开历史教材,要以历史教材为基础,让其历史故事可以更好地和教学的内容贴合在一起,更好地迎合学生,防止其产生教学脱节的问题。最后,要构建相对应的历史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们的历史思维更好地发展。比如讲到“秦末农民起义”中“楚汉之争”内容时引入故事“约法三章”简单讲述刘邦进入咸阳城,与秦民约法三章,使得秦民大喜,民心安定,为其建立汉朝奠定基础。结合秦朝灭亡的原因学生也就不难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结论。
  三、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式的问题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课堂上,部分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历史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因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历史教学失去了锻造学生内在修养的效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过于注重历史成绩,强制性地让学生背诵历史知识点。除此之外,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使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留给学生们进行交流的时间及空间很少,,而没有考量到学生们学习历史知识的需求,只一味地进行单向式的讲授,这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历史教学的难度,使历史教学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沉闷,学生的听课热情也会随之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出现学生抵触学习的现象,造成恶性循环。
  (二) 学生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差别问题
  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模式已经大致的形成,学生们的知识水平以及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异也开始显现,初中历史学习的难度以及深度会高于小学时期的学习难度以及深度,所以,老师应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制订出贴切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措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老师所制订的教学方案往往缺乏渐进性和多样性,使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比较大,这就使教学进程无法有效地施展,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四、 历史故事教学的策略
  (一) 处理历史故事情节
  老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需要妥善处理历史故事的情节问题,针对教学内容,创设相符的历史故事情节。老师在使用历史故事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选择更具吸引性的开头故事,这样可以从一开始就能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当然,为防止故事情节与教学内容产生脱节,讲述故事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各个章节故事的铺垫工作,有节奏感地讲授历史故事,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享受这一学习过程,理顺其故事的思维,更为深入地了解其历史内容。
  (二) 确定讲授时机
  历史这门课程的理论性知识量比较多,其主要是由多个环节共同组成,所以在使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时,老师们必须要把控好其教学的时机,将历史故事的效用更为完整地发挥并展现出来,老师不能在讲述中一气呵成,要使用故事的方式更好地调动起学生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潜力,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讲授历史故事,不能一下将故事全部传授给学生。
  1. 在上课前运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堂导入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一节课堂的课前导入部分是十分重要的,如若历史教师在上课时不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一开始就给学生源源不断地灌输历史知识,学生会对历史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便会大打折扣。初中历史教师在正式上课前进行有趣味的课前导入,用一两个历史小故事导入本节课的课堂主题,一方面让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趣味性十足,另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学习接下来的课程。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开篇就以传说故事“女娲补天”“上帝造人”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人类如何起源?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古人类在我们中国境内又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如何?”等一系列问题探究的兴趣。


浅议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浅议现代企业的员工培训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图示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考取消听力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结合初中化学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谈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浅议我国房地产受国际热钱的影响
浅议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束缚
浅议如何让报纸焕发魅力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