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王凤学 字数:2631 点击:
中学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对初学者来说,大量的地理概念、规律、特征等常常不易分辨、掌握。笔者在实 践中体会到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前后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
1 比较法在教学中运用的几种形式
1、对比法: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并列到一起进行对照。了解它们之间的个性和共性。让学 生既能掌握全部知识,又能了解各自特性,例如:在讲“五种基本地形”时,一要充分运用各种地形图,让学 生把所学知识巩固在图上;二要多采用对比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2、借比法: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只靠简单的语言 文字表达很难达到效果,如果借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具体化、 形象化、简单化。例如:通过书本受挤压变形,来说明褶皱的形成原因。再如:在讲地震时,可以用炸弹的爆 炸力与杀伤力的关系来说明、引导,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运用借比法讲述,能引起学生兴趣,再简单的一解释 ,学生就听得明明白白,易于消化。
3、类比法:在初中课本中,有些教学内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此时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内容来学习 新的知识。
4、联比法:在教学中,有时为了避免难点过分集中,在编排时,有意把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没有全部放在一 章中,而是分散到各章、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联系以前的内容进行比较。例如:有关地球外部力量对地形 的影响的知识,就分散到世界分区地理中讲述。流水地形安排在“东南亚”中,风成地形安排在“西亚和北非 ”,冰川地形安排在“西欧”。最后我们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得出完整而又科学的结论。
5、专比法:在讲课时,为了明确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同另外知识点进行逐一对比。例如:对中国 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经济特征进行专题比较:①比较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②比较两个地 区的交通、资源分布。③比较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2 电教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此课型 可以起到独特的效果。这是一般讲述式无法与之相比的。因相当多的地理知识本身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百闻 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如结合印度地理 的学习,以录像《莫卧尔王朝的建筑》展视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这一人文景观。她的清新典雅之 美,使学生在欣尝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华中,得到美的享受。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他们最喜 欢的课型。喜欢此课型的学生为91%。
3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
讲述课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课型,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例如,讲授一个新的 区域或国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 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 ?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 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 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 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又如,地图知识一直是教材较突出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结合教材中 某动物园平面图,先给学生布置一项实验作业:学完此章,绘制一张校园平面草图。使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兴趣来自需要,需要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比以往认真而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主动找老师提出在准备这项作业时,遇到的各种地图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 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因为这是一个室外观察,室内绘制多次反复,最 后成图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 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
4 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
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貌。如每一国家都一成不 变地逐一讲授,有些象陈述“地理八股”,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教区域地理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兴 趣的引导下,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呢?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主要分以下几步:①阅读教材;②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 理笔记;③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④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修改 ;⑤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
上述的③和⑤步骤,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而多次反复,最后全体学生能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 理性也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意义更深远的是: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即使他们 将来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仍可依靠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地理知识。学生反映这一方法对他们自 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很大帮助。
5 专题讨论课
这种课型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 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发展。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如在讲分国地理印度、埃及等国时,让学生着手 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的书报,可以扩大视野 ,而整理资料更能锻炼能力。经过充分的准备,进行了题为《我所了解的××国》的专题讨论课。给学生一个 施展才华的机会。同学中有能力较强的,编写成一篇篇精采的短文,在课堂上宣读;有的把异国的自然人文景 观描述得令人神往;有的把自己认识某些地理事物的观点或体会讲述给大家;也有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积极发 言,他们虽然有的仅是谈一些搜集到的资料,但对这部分同学贵在参与,教师总要给以及时的鼓励,力求每一 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只要运用得当,注意选择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就能取得好的效果。但要注 意,不是所有的地理事物都可以相互比较,应该根据教学需求而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