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作者:苑卫卫 字数:3240 点击:
摘 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解决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常见的思想认识、师资结构、实践教学条件、考核体系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1 相关概念界定
(一)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指具体的一次实践教学活动,该活动是围绕某个实践教学专题并借助一定的手段组织实施的。广义的实践教学是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以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为目标的一切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参观、调查、练习、实验、实训、生产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教学形式。
(二)教学体系及其构成要素
教学体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由若干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系统。对其构成要素的解释有多种观点,如认为实践教学构成要素包含“学生、教师和教材”的三要素说,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四要素说,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工具、方法”的五要素说,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时间、空间”的六要素说,包含“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和教师”的七要素说。
(三)实践教学体系
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包含了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内容体系和考核体系等构成要素的有机整体。
2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准确
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准确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实践教学的地位上,,认为实践教学是次要的,理论教学是主要的,实践教学服务于理论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大部分学校将日常的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具体表现在:(1)课时安排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课时较多,实践教学课时较少。(2)在教学任务的落实上,较之对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对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内容体系和考核体系等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充分。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管理体系、内容体系和考核体系等各子系统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各子系统应保持高度协调一致,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实践教学各子系统的不协调,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中障碍与问题较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虽然各高校的“双师”比例不断提高,但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大多由本校缺少企业营销工作经验的教研室教师担任,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缺少保证。一方面,大部分教师直接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另一方面,高校从企业聘请的实战经验丰富的外聘教师授课时间有限,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充分指导。
(三)校内实训实验投入不足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内实训实验方面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在缺少企业营销实践的情况下,校内实训实验为营销专业学生模拟企业营销流程提供了条件。但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的营销实训实验条件较差。一方面,没有配备专门的营销专业实训实验场地,而是和其他专业共用场地,忽视了营销专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实验设备也较为缺乏,如商务谈判、消费行为学、市场研究等课程需要的摄像机、单面镜、眼动仪等设备很少购买,营销模拟软件、数据分析等软件也较为落后。
(四)校外实习开展困难
校外实习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训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已建立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但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困难。为保证经济效益、保护商业机密,企业对学生实习内容与岗位、实习人数、实习时间限制较多。一般企业能够接受的实习人数和时间有限,实习内容与岗位更是限制严格。在实习内容与岗位上,一般只允许学生接触基础性的简单工作,如收银、理货、导购、临时促销、客服、电话营销等,营销策划、开拓市场、接触客户等实质性的工作一般不允许学生接触。这种现象往往引起学生的不满,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作用也有限。
(五)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健全
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结果性考核上,一些高校对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实习报告质量片面的判定成绩,不能充分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水平。实践教学考核应重点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不应片面把实习报告作为考核重点。在过程性考核上,尤其在校外实习环节的过程考核中,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难以完全掌握,缺少充分的考核依据。
3 改进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是解决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在思想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各职能部门、教学部门和学生均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并认真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协调上,各职能部门、教学部门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充分协调,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解决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障碍与问题,确保实践教学环节顺利落实。
(二)改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
构建实践能力强、热爱教学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1)招聘具有企业营销一线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实践教学,打破“唯职称、唯学历”的用人理念。(2)鼓励自有教师“走出去”,让缺少实践经验擅长理论教学的教师接受企业的专业训练,增强教师实践能力。(3)通过校企合作等平台,从企业中选聘合适的企业家和营销方面岗位的工作人员建立企业导师库,并完善相关制度,保证企业导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授课时间。
(三)增加投入改善校内实训实验条件
为保证教学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加大投入改善实训实验条件。一方面,积极建设校内实践教学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如商务谈判实训室等场地的建设,相关硬件设备和电脑软件的购买。另一方面,整合校内资源、校际资源和校企合作单位资源,充分协调,将本校其他院系、兄弟院校、校企合作单位的相关设备和场地应用到本校的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
(四)深化校企合作
校外实习的实习内容与岗位、实习人数、实习时间方面的困难解决有一定难度,有待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可考虑把企业引进校园,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创建打印店、饭店、营业厅、超市等实体店,允许学生全面参与这些实体店的各种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全面涉及企业战略、采购、生产运营、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经营管理内容。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利用寒暑假到企业中锻炼,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五)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的考核应全面兼顾结果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在结果性考核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水平,提高该部分成绩的权重,降低实习报告的权重。在过程性考核中,为获得充分的依据,应充分与企业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态度、出勤、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资料。在考核主体方面,为全面准确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允许企业人员和本校教师同时对学生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冯林燕,张莹.高校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2):176-178
[2]黄金红,刘丽萍.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J].现代商贸工业,2015,(1):137-138
[3]吴志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