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张文丽 字数:3070  点击:

摘 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因城镇化进程征用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建立的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近年来,由于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广,保障人群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以及档案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紧跟社会养老保险时代发展的步伐,迫切需要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进行规范管理。为此,作者对安庆市八县(市)四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汇总了有关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调查;思考

1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事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行 安庆市本级通过调研,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市实际,于2007年7月由安庆市政府印发了《安庆市市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随后我市八县(市)根据本地实际陆续制定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至2008年制度实现了全覆盖。经过数年的运行,政策不断完善,待遇不断提高,基金不断壮大,妥善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深受广大被征地农民的好评。截至2014年底,全市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24.6万人,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5.8万人。基金累计结余5.8亿元。然而,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中形成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却要涉及被征地项目的认定、保障对象的审核、待遇的发放、资格的认证、稽核等经办业务的全过程,覆盖范围广,认定部门多,时间跨度长,审核力度大,工作程序繁杂,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的完整、齐全,以便查阅、利用十分重要。

(二)事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权益的维护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程项目的进驻,土地被依法征用。失去土地的农民符合条件被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享受养老保障待遇。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政策性强、在征地项目、征地时间、保障对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所反映的是被征地农民所被征用耕地是否合法、是否是文件规定的被征地时间节点、是否符合纳入保障范围的基本条件、是否应该享受养老保障待遇、是参保单位和个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真实情况的记录和反映。

(三)事关社保经办能力和经办水平的有效提升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是经办机构在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业务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也要不断打牢贯彻落实制度的基础性工作,更要不断提高社保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经办水平,为此,要加强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制定有章可循的档案管理制度,收集齐全、完整的资料,整理、归档,提供利用。

2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资料收集不规范。被征地农民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是由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所在村(社居委)组织申报,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准,辖区国土、人社部门确认,到市人社局所属经办机构办理登记,达到待遇领取条件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涉及部门多、历史资料提供困难、征地时间跨度长等原因,佐证材料比较多,材料不规范,有的地方采用责任单位集中审核的办法,遇到资料不全问题,责任单位集中商议通过就行了,忽视材料的收集完整,加之没有规范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归档范围,收集、整理的相关具体要求,造成经办机构只重视资格审核、待遇发放,而忽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工作。

(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作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工作,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人享受待遇,实现为参保人“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重要依据。少数地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执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制定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出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配备业务档案所需的设备、场所、人员,通过调查还发现,有的地方各行其事,前几年是一人一个卷宗,后几年按责任者装订成册;有的地方文件堆积如山,档案整理不及时,收集不全,丢失严重,借出的档案不履行借阅手续,有借无还时而有之,时间一长档案资料就不知去向。

(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由于存在上述方面的问题,使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不能完整、准确地反应被保障对象的基本信息、参保单位依法征用土地状况、征缴统筹基金数据等,导致不能够及时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更不能在确保档案资料安全、完整的基础上,加大对档案资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最终必然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3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不足原因的分析

(一)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软硬件管理跟不上。由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覆盖范围广、保障对象多、审核内容复杂等原因,领导精力重点工作放在待遇的审核及发放等其他基础性工作上,加上检查督促的少,经费不够等原因,忽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工作。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力量簿弱。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施近十年,省、市没有制定出台规范统一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各地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自由发挥。另档案人员身兼多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也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

4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一)强化监管,推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规范化

加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法律法规建设,当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的法律法规基本为零,现有的行政规章也不健全,在广大人民群众热切关注民生问题的形势下,出台地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法规,是确保民生档案资源得到利用的保障。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资源信息化。

随着参保人群不断扩大,业务前台和参保对象对档案的查询需求量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来管理档案,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科学技术进步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创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最终将实现以电子档案管理为主,通过电子化管理实现对档案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对参保对象社会保险有关情况进行全过程记录,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实行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促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更好地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服务。

(三)提高服务质量,创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的服务方式。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档案利用体系,积极提供查询、利用服务,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保证档案服务及时、透明、高效,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探索服务新方式、新举措,方便查询利用,可实行网上查询、来函来电查询等服务方式。

5 结论

随着社会保障工作的不断强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只有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才是实现规范化经办、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提高经办效率,实现精确管理的必由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探索出与时俱进的全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管理模式,使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和社会经济共同创新、进步和发展。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