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智慧博物馆与大数据的关系
作者:周云峰 字数:4493 点击:
摘 要:大数据是近年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的新议题,大数据所带来的巨大价值逐步被大家认可,然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一直是现在的重大难题。本文着重从大数据的概念出发,浅谈博物馆里大数据的广泛来源与海量数据对于建设新型智慧博物馆的重大意义,在获取到博物馆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合理利用,完善博物馆的体系建设,从而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和智慧管理的智慧型博物馆。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博物馆;公众服务
智慧博物馆是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三维建模、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类新技术。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博物馆管理,以娱乐的方式传递文化内涵,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核心业务以及观众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适应控制与优化管理的智能化模式。然而要实现智慧博物馆不单只是停留在概念上,要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立足于自身博物馆的文化特点,创造属于自己独特的“智慧”。
1 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近年来大数据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关于“大数据是什么”,有 研究机构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笔者则把大数据理解为: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数据,并对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分析,剔除毫无价值的数据,将有价值的数据应用在军事、文化、医疗、社会管理和金融等各个方面的过程。
根据多数专家的论证,大数据可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1 Volume——数据量巨大
近年随着物联网、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其用户使用量与日俱增,其数据量极为庞大,隐藏的数据更是深不可测。数据存储格式由以前的bit,一直按顺序发展:bit、Byte、KB、MB、GB、TB、PB、EB、ZB、YB、BB、NB、DB。据相关数据统计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1PB=210TB),而历史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的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1EB=210PB)。当前,典型个人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为TB量级,而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已经接近EB量级
1.2 Velocity——计算高速
大数据区分传统数据主要在于挖掘其潜在价值。而海量数据面前,挖掘其潜在价值,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计算,淘汰无用数据,因此大数据需要集合有价值数据,高速计算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1.3 Variety——类型繁多
相对于以前存储为文本的结构化数据而言,现在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包含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信息等等,当然,数据量增大与数据类型的变革对数据的处理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1.4 Value——价值与真实性
数据价值密度低,可以说是浪里淘沙却又弥足珍贵。随着互联网、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数据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是可用信息量低,真实可用数据少,因此如何结合自身的业务逻辑以及超强的机器算法使用最简单的技术表现出来成为大数据时代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博物馆中大数据的来源和意义
就博物馆而言,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观众,同时观众也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在观众踏入博物馆之前,就会产生对博物馆有用的数据,包括在进博物馆前游客在网络上对目的地的检索,进入博物馆购买门票(或免费博物馆领取参观券)、参观各种展览、参与各类活动;每个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和他们对来博物馆想获取不同讯息的需求,还有网络和展厅的游客留言等等。这些数据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产生,但是如何收集并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手段对数据进行利用,并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呢!研究表明,博物馆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下图几个方面:
总的来说,博物馆的大数据具体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博物馆藏品经过长年累月的数据收集和统计,筛选后所得到的基础数据储备;二是由观众在参观时的行为所构成的系统数据;三是社会社交网络广泛应用所产生的未经过处理和筛选的数据;四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到有用数据,包括举办各类活动照片,视频,博物馆精品图片,网络上其他博物馆的相关资料等等,,在以后制作专题的时候也可以提供数据来源。
3 大数据在建设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
何谓“智慧博物馆”?天津大学从事信息化研究教授孙济洲曾用用了四个词语来概括:“知识渊博”——有一套完整的关于文物藏品的知识体系;“善解人意”——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擅长表达”——巧妙、适当的使用各种先进的展陈手段;同时博物馆自身要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即所谓的“精明干练”。
哪些文物最受观众欢迎?根据游客的参观常态,以及社交工具和调查问卷的留言内容,博物馆工作人员便可以对文物展陈做出调整,关注度最高的理应占据最佳的位置,这只是“大数据”的牛刀小试,更复杂的是从海量的游客信息中,因人而异的提供相关服务——对哪一朝代感兴趣,就多提供这一朝代的内容;如果是专业人士,就增加游览的深度。大数据在建设智慧型博物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完善博物馆基本职能
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包括学术研究、陈列展览、文物收藏。在大数据出现之前,三个职能基本上是独立运行的,均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模式来完成。在大数据出现之后,通过大数据技术完成馆内海量文物的数据提取与收集工作,并对以往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加上非结构化数据作为补充,给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和研究带来技术性的革命,此外互联网、物理网以及声光电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在藏品的表现手法上实现一种新的突破。中国文物网中提到2010年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2008-2009年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发现这些博物馆代表性原创临时展览在创意、内容设计、形式设计以及辅助推广方面差异很大。其他原创性临时展览和输出原创性临时展览的水平也有天壤之别,但在整体或某些方面已初显各类博物馆原创性临时展览的主要特征。博物馆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博物馆的本土文化内涵,提炼出有文化价值和典型意义又符合公众关注点的展览、活动主题,走专题博物馆发展之路。
3.2 增加商业拓展模式
近年来网络购物深入人心,充分反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体商店作为旗舰店,网上虚拟商店作为营销,广大的网络顾客和粉丝成为客户关系渠道,这种网络购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此种模式引申到博物馆的商业营运中,同样给博物馆的观众带来了便利。在建好虚拟博物馆的基础上,可以把文化商品的内容融合进去,比如在介绍某一个文物藏品的页面上,增加一个“把文物商品带回家”的链接,引导观众进入相关的商品销售页面,这就方便了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
以佛山祖庙博物馆为例:该馆除了具有博物馆的三大职能外,尚有部分的商业营运项目,主要由游客服务中心负责。比如:销售由本馆开发的相关艺术品、纪念品,并结合馆内文化品牌打造各类群众参与度高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目前,游客服务中心采取的单一运作模式,由各商店营业员进行推销,服务对象仅局限于来到祖庙博物馆的观众。而博物馆的观众与顾客是有区别的,观众转化为顾客是需要营销的。营销的方法有很多,但始终离不开对数据的统计。如果打破传统营运模式,采用网络大数据,我们能从产品的生产一直到顾客购买形成一条详细数据,并对每一条数据进行汇总后统计分析,挖掘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销售情况,在得到准确的信息数据后对产品进行调整,同时服务对象也得到扩大,没来到博物馆的人可通过网购享受到服务。这样既能避免产能过剩的问题,更能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完善社会公共服务
早在80年代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结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提供服务就已经明确其全部工作的主旨和目标。随着人民大众的综合素质、欣赏水平、观赏阅历的不断提高,人民大众对了解藏品的历史和博物馆背后的文化底蕴更加感兴趣,陈旧的展览和管理水平已经无法满足绝大部分的观众要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在完善博物馆内部臧品管理系统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对观众数据的分析统计,及时调整展览、藏品的内容,尽可能的满足大部分游客的观赏需求。
4 大数据在建设智慧博物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4.1 成本问题
大数据的应用必须要有大技术来支撑。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能力,高速处理能力,分析和统计都必须要有强大的软件和硬件来支持,并且对人力投入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都有超高的要求。对于依靠国家财政支撑的公益性博物馆而言,在资金上的投入是有限的,想要完成大数据项目的开发和利用,尽可能的与第三方专业公司达成合作项目,在互赢互利的情况下,推动博物馆大数据的发展模式,提升博物馆的综合实力。
4.2 人才培养问题
大数据的兴起,不是近年才出现的热题,在数据应用方面却早有先例。按以往惯例,在新型技术引入之前,必定会由政府主导,在教育上着重投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管理人才必然会成为数据密集型分析技术下的稀缺人才。而作为博物馆,数据管理不可能一日无人管理,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培养一支具备较强博物馆专业知识同时又懂得数据管理利用的人才队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4.3 安全和隐私问题
博物馆在应用大数据技术为观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必然要获取海量的数据,其中肯定会包含游客的个人隐私数据,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数据不被其他机构非法利用,是大数据时代下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如果需要采集用户信息,博物馆一般会采用“许可和告之”等模式,由客户自己输入数据方便采集。在目前尚无明确数据安全保护权利义务的归属问题以及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条款之前,数据使用者无疑成为责任方,因此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需要博物馆建立健全的、安全的数据收集、保存和利用机制,同时也要博物馆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在保护公众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完成博物馆的大数据应用。
5 结语
大数据的到来,在国外已经掀起了热潮,卢浮宫已经与IBM合作大型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软件解决方案的综合数据库能对博物馆各个流程进行可视化操作,包括展室及设施系统的初始规划、清洁、维护及废弃处理,大大提升了卢浮宫的管理效率。国内博物馆对于大数据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该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原始数据的采集,在获得完整的数据链后,再根据博物馆的实际需求情况对数据应用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切记盲目跟风。
参考文献
1、《大数据技术及其国外发展情况》 电信技术研究 2013年第2期
2、《“大数据”对博物馆的启示》 中国文物报2013年9月4日第 006 版
3、《大数据环境下博物馆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力量与博物馆的挑战》2013年12月1日
4、《浅谈智慧博物馆发展新趋势》甘肃科技第30卷第16期
5、《浅析大数据时代博物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中国纪念馆研究 第一辑
6、《国外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及启示》 《金融经济》2013年9月
7、《智慧博物馆的体系建设》 中国文物信息网
8、百度百科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