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作者:张若熙 字数:2866 点击: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政府行政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行政改革经验开始引起国内政府部门以及行政学界的关注。学术界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综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关注政府的行政效率问题,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国内许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具体如下:
1 对国外绩效管理实践和理论成果的介绍
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从各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观察和思考西方蓬勃发展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价和管理运动,将其成功的绩效管理理念和实践介绍到我国。如周志忍、王庆兵和卓越对英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价和实践的研究;吴志华、刘靖华和宋世明对美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践的研究;薛凯对新西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践的介绍和分析等。1999年初,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有关部门成立联合课题组,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国际实践特点及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研究,将我国各地在绩效评价方面的探索归纳为目标责任制、社会服务承诺制、效能监督和效能建设四种形式,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分析。
2 对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性质和内容的研究
武玉英从探索法、逻辑推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三个角度,将行政效率的研究分为内部效率、整合效率和外部效率三个阶段。彭国甫对行政效率、行政效能和行政效益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系统分析,并对行政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行政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张今声在《政府与行政效能》一书中,认为政府绩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业绩、政府行政效率、政府效能和政府行政成本四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行政效率的研究进入了观念整合和转型阶段。吴权伟认为,一是行政活动效率“公共性”的价值内涵凸显,二是研究主体和客体的更新,三是研究方法的更新,“成本一收益”替代“投入一产出”的分析框架,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公共选择理论成为政府效率的主要研究方法。刘旭涛、马春庆、彭国甫等从组织效率研究方法、行政效能建设、政府绩效评价等角度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范柏乃认为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和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等五个相互促进、相互交织的要素。
3 对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流程的研究
胡宁生、周志忍等对绩效指标设计的基本程序、绩效评价的内容及方法和绩效评价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卓越则通过对地方政府的具体分析,把绩效评价的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和等级标准、建立绩效评价和管理机构、选择和确定绩效评价主体、安排绩效评价的实施程序、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下。
4 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基础和制度安排的研究
刘旭涛指出,在实施政府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某些理论及其相关制度基础的支撑;如果这些制度基础不存在,那么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必然遇到“制度瓶颈” 问题。他认为西方行政改革为现代政府管理模式奠定了分权管理、责任机制、结果为本以及顾客导向等全新的制度基础,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在这些全新的制度基础之上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彭国甫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程序、评价机制的方面的制度安排做了详细的阐述。章秀英等学者也从分权化、责任机制、结果为本、顾客导向等制度基础上对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研究。
5 对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价值取向的研究
范柏乃认为,政府绩效管理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强调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理念。彭国甫认为,价值取向是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价行为的深层结构,是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灵魂。马宝成概括出人们共存的几个基本价值取向一增长、公平、民主、秩序。在选择公共部门绩效价值标准上,应坚持增长这个价值标准的前提下,以公平作为内在的必要约束。凌文栓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提出,满足公众需求是政府绩效的根本价值选择,廉洁、高效、公正是政府绩效的价值追求。徐邦友指出满意原则是行政绩效评价的最终尺度。国家行政学院专家认识到加强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6 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方法和模式的研究
彭学明等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投入一产出方法对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彭国甫等对行政效益测量的基本内容、客观标准、基本方法做了分析研究。福建厦门思明区课题组开发了一套公共部门绩效评价软件,其绩效管理的核心即评估模式的构建,分为评估主体的确定、评估维度的划分和评估指标的建立等三个层次,其研究成果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管理机制创新、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有实质性的应用价值。
7 对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的研究
彭国甫、张定安等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公共部门管理绩效评价,对其理论体系对中国公共部门治理和变革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唐任伍将中国省级政府效率的指标体系,设计为政府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政府规模、居民经济福利四个因素及其子因素组成。2004年国家人事部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当中提出了“33评估指标体系”,即一级指标3个,分别是影响指标、职能指标和潜力指标;二级指标11个,分别是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状况、廉洁状况、行政效率:三级指标包括人均GDP等33个。这是一个建立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政府进行绩效管理的一个比较全面和优秀的指标体系,是适应当前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工具。 虽然我国学术界对政府绩效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规范性的总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导向存在误区;评估内容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评估过程较为随意;缺乏法定程序的约束;组织内缺乏良好的绩效文化;没有在全体成员之间达成有效的共识;绩效评估技术较为粗放,缺乏精细化工具。虽然我国在运用政府绩效管理工具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急需对中国现有的政府绩效管理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优化,加大学术界与政府的交流合作。此外,我国学者侧重于介绍国外绩效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文章关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文章很多,而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完整体系的研究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如何融合等的研究较少,这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武玉英,关于行政效率的研究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1
[2] 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版。
[3] 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湘潭大学学报》,2004.3
[4] 彭国甫,价值取向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深层结构,,中国行政管理,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