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社会转型”中的政治逻辑
作者:毛光霞 字数:5139 点击:
摘 要:中国,一个孕有五千年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这些历史的积淀也深深的影响着现代政治思维和国家治理方式。秦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了历史性的大转型的时代,在整合先秦政治法制文化资源,探索新型国家治理方式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为后世政治实践提供了可供查阅参考的例证。而今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正如列维所言:“要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内涵,决不是只熟悉它近五十年的历史就可以完成的,要理解这些问题,必须回溯到所讨论的问题发生之前相对稳定的历史阶段”。回归历史,研究历史,寻求启发,相信对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中国的现代化行政应有益处。
关键词:社会转型;中国政治;社会治理;政治逻辑
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的河流浩浩荡荡滚滚向前,站在世界的高度眺望,从原始社会孕育出最早文明以来的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在这个世纪都不约而同的走向了统一,开始了各具特色的社会转型。如古希腊文明中的罗马;拜占庭文明中的奥斯曼帝国;印度文明的莫卧儿王朝;中国的大秦帝国……从一般意义上说,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类型的转换,是社会形态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分析秦汉“社会转型”是指在秦汉时期其在政治形态上经历了由封建分权的等级社会向专制集权的王权社会形态发展;在社会治理模式经历了由氏族血缘宗亲政治转向官僚化的地缘政治的过程,并且在这种社会转型后形成的大一统的政治模式成为中华文化的合理内核。
1 社会转型之始因:基于历史的演进规律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最开始是以氏族为单位聚居在一起生活,最早的威胁并不是来自同类,而是大自然中残酷的自然生存环境和大型动物的扑杀等。这注定处于原始时期的人民走不远,他们只能留在离家比较近的区域范围类活动。这一时期氏族成员是平等不分阶级的。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学会了实用工具,懂得了防御。他们开始走的更远,去更远的地方收集采摘食物。伴随着这一过程的出现,产生了更大的部落,在相互交往中往往出现部落冲突!一个部落消灭另一个部落得到其土地、人民、财富是其最大的政治目标。维系这一过程的便是父父子子、子子孙孙以血缘为基础的族制系统。族人在战争中获胜后,便有族人的首领将获得土地分给其兄弟亲戚以及有汗马功劳的武士。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很快随着分封的进行,血缘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地缘关系占据主导的权力争夺。这一过程最具代表性的当如历史上的周朝,周人克殷后,便将土地分封,所封诸侯,诸侯以下封卿大夫,卿大夫以下分士。并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划分社会阶级。这种血缘宗亲的纽带关系的分封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终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叛乱,战国时期的卿大夫造反而开始走向衰亡!历史便从这一刻开始了更精彩的演变。
2 社会转型之表现:社会各阶级分化与斗争
到春秋战国后期到了这一时期,国家已经不是以前的小家庭,得到的也不只是那一点点裹温饱的口粮。权力、财富的欲望使每个诸侯各诸侯国在羽翼丰满时都想做那个权力、财富最大最多的王。各诸侯、卿大夫显然已看清对财产和权力逐级瓜分的分封制实则是君主集权的主要障碍!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实质便是分权与集权的博弈!如果将春秋战国时期比作一部剧,那么它的剧名便是“分权与集权”,而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便是这部剧的主角!那么剧情便是围绕着两拨人的分权与集权展开的!首先登场的是西周君主和各诸侯:在现实生活中,政治权力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有权有土,有土有权。生产力的发展让诸侯视封国为己有,为防止大权旁落,各诸侯纷纷开始集权以做大!如各诸侯开始消灭大族、削夺封邑、转封改封防止出现受封者做大、直接减少分封等。另一波人就是诸侯和卿大夫。卿大夫于春秋后期登场,主要得益于连绵不休的战争,担任武将的卿大夫很显然成了社会的主要政治势力。如果说,西周末期至春秋早期财富和土地滋生政治权力的话,那么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明显是财富、土地、军事力量决定政治权力的归属,而拥有这三种因素的就是卿大夫!《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由于卿大夫所处的政治地位的微妙性决定了其政治立场的复杂性。在这场分权与集权的剧中,卿大夫一方面抵制诸侯们的集权,要求分权,另一方面自己又拼命的搞兼并,搞集权。这部剧最终的结局是权力的大小、集权的程度往往与地盘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少成正比。各个阶级都想成为最后的赢家,因此在剧中不得不思考得到最多财富和最大政治权力的手段,于是在剧中他们找到了一条道路,那就是变法!其实,说白了就是现有的政治制度不适合各割据势力的发展,那么谁采用新的制度能训练出更好的兵,吸引更多的人民,将社会治理的更好,那么便立于不败之地!
3 社会转型之形态:统一的国家和唯一的政府
秦国,公元前770年开始脱引而出。据历史载:周平王国都东迁时秦襄公提供了政治保护,作为报答,周平王将秦的领地由附庸提高到正式的国的地位。之前其只是偏远地区与被称为“戎”野蛮人进行斗争的周朝的一个打手。其“非正式”封国的出身(血统和军功)没能带给他在各诸侯国中应有的尊重地位,反而其他诸侯国将其视为野蛮国。直至公元前4世纪最杰出的的统治者秦穆公励精图治后,秦国便开启了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件!早在秦武公时期,在秦国内部出现了郡县制《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 初县杜、 郑’,这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中县制产生最早的国家。除此之外,,秦国最终一统六国,建立丰功伟业的原因除了与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郡县制,还有两项新的制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即官僚制和成文法。首先,官僚制的产生是春秋后期各诸侯、卿大夫集权的结果。经过秦国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到了秦王嬴政时期,国力雄厚,人才济济,横扫六国建不世伟业!为巩固统治,秦始皇殚精竭虑制造了一整套完备的官僚制度,这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官僚制的形成一大显著意义就是: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临民不领土的仕官制,官僚的职务不能世袭,不能终身,直接接受君主的全面控制,独立性越来越小,只能是奉命行事而已!这种等级分明,完全由君主说了算的国家制度大大加强了王权的地位。这一举措,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状态,自此以后,无论是什么样的政治思想,无不是从如何更好的加强王权出发,彻底告别了西周时期社会形成的等级权力体系!这也成为中国为何不能形成西方式议会制的根源所在!但无论如何,在从奴隶制社会转型到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官僚制是时代的进步。其次,便是成文法。成文法的出现区别了公法和私法。产生这一历史性的进步的原因还是因为战争。统治者们的权力之争通过战争的方式解决,而战争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民众的地位开始提高,因此一些国家通过变法,将以前不公开的私刑开始公开,并用用规范化的方式管理人民和官员,使国家纳入正轨,这也打破了以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观念。这一举措也大大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因为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最终是为统治者阶级服务的。但在那个时代无疑是进步的!
4 社会转型之思考
思考之一:人类社会应顺应历史的时代潮流发展,切不可逆流而上。实践证明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作出响应者无疑不是时代的佼佼者。秦国顺应历史的发展要求,在诸侯混战的时代,内修政治,富国强兵;外擅弄权,纵横捭阖,终脱颖而出。创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永永远远的载入史册。战争结束后本该致力于战后重建,励精图治的秦国却被自己的功绩冲昏头脑,自封始皇帝、建阿房宫、骊山墓、焚书坑儒、销天下之兵、专任酷刑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自掘坟墓。汉朝,在前三代皇帝的兢兢业业治理下战后重建取得良好成果,文景二帝时期更是出现了“文景之治”这样的盛世局面。因此,秦朝创造了历史,却没能书写历史,反而历史选择了汉朝,留下盛世恢宏的大时代!如今身处现代化转型中的中国,首先要做的便是看清时代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
思考之二:社会动乱时需要一位强力铁腕君主稳定局面,而当形式稳定后更需要一位仁爱明君,恢复社会秩序。始皇帝之误不在废分封行郡县,而在于严刑峻法。俗话说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同样是起于战争中的汉朝,在经历战乱后马上致力于恢复战后重建。尤其在文景二帝时,仁君之风彰显创造了“文景之治”。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虽然没有了封建社会时期的君主政治。但每个政府官员都是政策的执行者,每一项政令的实施都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好坏,政府官员实实在在做好人民的公仆是真正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关键一步。
思考之三:社会转型后距离政治稳定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在每次大的政策实施时一定要做好稳定工作。英·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总结像秦朝这样经历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一统国家特征所揭示的:“大一统”意味着文明在解体中过程中经历了复原过程,而且是特别显著的复原,文明解体表现为有节奏的恶化——复原过程,之后又故态复萌。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暴政后七国时代重演,起义者纷纷拥戴战国时的六国王室后裔,项羽也曾分封过十八个王,当然新统一的汉朝莫不亦如此:“汉初之封建,先以异姓诸侯王”。然“封建者,过时之制也。汉初用之,虽一收夹辅之效,然其事终不可以复行……而同姓诸王,转为治安之梗焉。”纵观这三条规律在秦汉转型时期一一得到应证。对于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反复推敲,不但要做到事前估算,更要做好事后评估。
思考之四:社会转型时期多种力量博弈,多重声音迭起使得人心多变,搞好国家建设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政治理论、思想前提、价值观的重要性从宏观上毋宁说古希腊人民怀着对善的向往践行着人人参与城邦政治的高涨热情;毋宁说中世纪人们怀揣着对于宗教平等的敬仰掀起了神学政治的高潮;近代思想家对于国家主权的热爱,更是民族主义发挥到极致!中观上毋宁说以自由、民主、公平等价值观引起的伟大革命;如法国的,英国的,美国的废奴、选举,俄国的,日本的,中国的。微观上,个人思想和价值观追求的变化也会带来人生轨迹的与众不同。毋宁说人用思想武装自己,就是国家这个巨大的利维坦,如果没有政治思想作为经脉血液的传输,他只是一个毫无生气,木头做的空架子而已。正因为政治思想的多样性,才使每个时期的每个国家由于多样性的展示而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也使得政治显得哪呢熠熠生辉,使得人们对政治的研究那么的欣欣向往。
5 小结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这种始建于秦而进一步完善于汉的“政制”结束了自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乱不堪的纷争状态,以“尽废分封而行郡县”为标志步入了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时代。“自来治史学者,莫不以周、秦之间为史事之一大界,此特就政治言之耳。若就社会组织言,实当以新、汉之间为大界。”从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评论中可窥一斑,无论是政治还是社会组织上,秦汉时期的社会转型都相当有划时代意义!虽然只是沧海桑田中的一瞬间,但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却留下了灿烂的一页,其中富含的政治逻辑成为历来中国政治制度史库中不可掠过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用“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等治世清明的社会状态佐证了秦汉社会转型的成功性。我想,把握历史的脉搏,感受历史赋予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心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的进步,用回顾的态度审慎历史每个拐点带给我们的思考,历史的政治含义便会在我们每次领悟的时候发出新意!
注释
[美]M.J.列维:现代化的后来者与幸存者[M].知识出版社,1990.第18页。
秦汉转型特作说明,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说起来从西周末年就已开始,本文所指的社会转型是指从秦始皇BC221年统一中国到汉武帝BC157年这段时期。
《史记·太史公自序》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世纪出版社,2010.1.第590页.
吕思勉:秦汉史[M].商务印刷出版社,2010.第58页.
吕思勉:秦汉史[M].商务印刷出版社,2010.第84页.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第1页.
吕思勉:秦汉史[M].北京:商务印刷出版社,2010.第一页.
参考文献
[1] [美]M.J.列维:现代化的后来者与幸存者[M].知识出版社,1990.
[2]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世纪出版社,2010.1
[3] 吕思勉:秦汉史[M].商务印刷出版社,2010.
[4]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