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崔山丹 王辉 字数:3064  点击:

摘 要: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以保守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近几年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出于对药物治疗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解的目的,从假绝经疗法、假孕疗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内美通疗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保守手术;研究进展

临床上将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以外的位置种植、生长、浸润等病变称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盆腔内外各个系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在15%-20%之间[1]。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多依照患者年龄、症状、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范围等展开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其中以保守手术和药物治疗为主,本文从假绝经疗法、假孕疗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内美通疗法等几个方面对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见下文。

1 假绝经治疗

目前在临床上丹那唑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广泛的一种药物,为人工合成的17α-乙炔睾丸酮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为孕激素、轻度雌激素作用,该类药物通过对下丘脑GnRH的脉冲式释放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实现抑制卵巢的效果,进而诱发子宫内膜出现萎缩而导致闭经[2];也可以直接对子宫内膜以及卵巢产生作用,竞争雌激素受体,进而导致雌激素无法对子宫内膜产生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在用药后血浆中的雌二醇、雌酮含量会发生显著减少,类似于双侧卵巢切除导致的绝经期,患者会出现闭经现象,导致异位的子宫内膜发生萎缩,与绝经期不同的是,体内FSH和LH均为低值,并未出现高值现象。临床研究显示[3],丹那唑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时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受孕率显著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高雄激素、低雌激素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长时间应用汇对脂质代谢产生影响,临床应对其给予重视。

2 假孕疗法

曾有研究指出[4],连续大剂量应用高效孕激素后,会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造成体内出现低雌激素状态,进而对正常的内膜间质发生直接的抑制作用,使子宫内膜、以为内膜蜕膜化,进而导致内膜萎缩和毕竟,缓解痛经症状,降低月经量,子宫包块或者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吸收显著缩小,临床效果显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以长效 醋酸甲羟孕酮为主,需要注意的是,该类药物会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给予注意。

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

现阶段临床上应用的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为继丹那唑之后的一个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的新热点,收到了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青睐,常用的激动剂包括有戈舍瑞林、布舍瑞林、那法瑞林、曲普瑞林、亮丙瑞林等[5]。该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为人工合成的十肽类化合物,能够对LH、FSH的分泌进行有效调节,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若是长时间连续应用会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受体耗尽,进而对垂体产生降调节作用,也就是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水平降低,进而诱发卵巢素水平降低,对异位内膜的生长进行有效的一致,形成暂时绝经的现象。现阶段临床上在采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展开治疗时多经皮下、静脉、鼻腔内滴入或者是喷雾,临床实践证实,该类药物口服无效,应注意[6]。

4 内美通疗法

该疗法在治疗时,所需药物为内美通,也就是18-甲基烯炔诺酮,为一种合成的甾体类激素,属于19-去甲睾酮的一种衍生物。该药物的治疗机制主要为:其能够产生较强的抗孕激素活性,并且存在中度的抗雌激素作用,可以对排卵进行抑制,进而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发生显著降低,并且存在轻微的若雌激素活性作用。临床上采取内美通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时的方法常见为:自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每周2次,每次2.5mg,坚持用药6个月。除此外,临床实践工作中,内美通也可以通过阴道给药方式发挥疗效,剂量为每周5-10mg,分2-3次用,连续治疗6-8个月[7-8]。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内美通进行治疗时,会产生体重增加、头痛、痤疮、不规则阴道留学以及潮热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一过性腿痛、水肿等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重视。

5 反向添加疗法

出于降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对治疗的适应性予以增加,有效延长治疗时间,曾有学者[9]提出了反向添加疗法,该疗法的主要原则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期间加用不同的药物,减轻或者是消除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有效维持临床疗效。因骨骼对性激素的依赖性较子宫内膜强,因此在采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时,可给予合理的刺激素、孕激素等,从而达到反向添加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关注。

6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

近期文献报道显示[10-11],腹腔镜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术后平均妊娠率提高至50%以上,然而其术后复发率在40%左右。因此有学者指出[12],在采取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可在术后联合应用药物治疗,针对手术治疗无法清除干净的病灶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促进残余异位病灶的萎缩与坏死,实现彻底治愈,减少复发,提高妊娠率等。

7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在育龄期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较高,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保守手术与药物治疗等方法比较常用,目前药物治疗手段依旧为治疗的主体。尽管治疗方法多样,但是并未找到根治手段,因此在今后的临床与研究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不断开发,以期找到理想的治疗手段,改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雷,冷金花.口服避孕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1:61-63.

[2] 彭国兰,邱钰超.孕三稀酮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5(02):295-296.

[3] 申清香,何凤英,魏付桥.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02):127-128.

[4] 刘玉玲,徐慧军,仇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2.18(15):1132-1134.

[5] 董洪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7(04):197-201.

[7] 张艳,林丹玫.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04):119-202.

[8] 刘渝红,廖静蜀.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的基础研究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2011,27(14):765-768.

[9] 宋楠,王艳艳,冷金花.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痛经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7(03):543-545.

[10] 陈海燕.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病因病理与临床治疗文献综述[J].中国实用医药,2010,22(09):654-657.

[11] 王艳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药物辅助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9(07):693-696.

[12] 吴秀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7(20):274-276.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展
谈中医对慢性肾炎的有效治疗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家庭治疗在中国转型期家庭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长期有氧运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抑郁症中职生心理咨询联合药物治疗的个案报告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