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云飞 字数:4011 点击:
摘 要:2008年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继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通货膨胀,各国先后卷入了这场经济危机中。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贸易;影响 ;解决对策
2008年,美国华尔街首先爆发金融危机。随后,这场由次级房贷危机引发的经济战争在全球范围内肆掠开来,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纷纷破产倒闭,投资基金相继倒闭,股市出现大幅度波动。在危机还未消除之际,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以及希腊等国又于2010年引发了由主权债务危机而导致的全球经济波动,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欧元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贬值。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爆发不仅对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波动,还阻碍了国际贸易新秩序的建立。
1.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
1.1 周期性
资本出现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投资、消费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这导致经济问题的持续累积,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金融危机便随之爆发。同时,金融危机一般由一个国家或地区引发,继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形成周期性、全球性金融危机。
1.2 传染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网络、通讯等手段日益先进,各国之间在金融、生产以及贸易方面加强了交流和合作,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明显。由此,由一国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极易在世界范围内肆掠,从而引发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1.3 区域扩散性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国际性金融危机主要波及发达国家或者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它表现为经济的周期或非周期性波动,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都会带来巨大的波动。伴随着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谋求发展的新路径,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合作,从而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中国家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国际游资纷纷抓住这一漏洞,攻击我国正常的金融发展秩序。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其毁灭性打击将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1]。
2.我国进出口贸易行业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
2.1 出口订单将大幅度减少,经济利润随之削减
调查资料显示,在2007年9月——10月,美国居民的消费信心指数由原来的99.5下降为95.6。我们分析大量的数据资料可以得出,美国在遭受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后,其低档产品的增量和高档产品的减少量是无法划等号的。同时,信贷紧缩向消费紧缩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此,我国出口企业的订单量将会大幅度减少,从而限制了出口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调整了税收政策,出口退税大幅下降,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原材料进口价格不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海外供应商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纷纷将印度、越南等国作为自己新的合作国,使我国出口企业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客户,影响了出口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2 零售商品被恶意压价,出口贸易行业举步维艰
首先,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范围内居民消费能力的下降。德国零售商为了有效转嫁金融危机风险,提前进行商品促销活动,而且折扣力度大大超过了以往同期。其次,人力资源成本和原材料价格都大幅度上涨,零售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提高产品价格。由此,我国出口贸易行业面临发展困境,举步维艰,不仅订单量急剧减少,出口产品也被极力压价,严重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2.3 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出口企业的获利减少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美元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初级产品价格趁势疯涨,为了尽可能规避金融风险,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量资金纷纷涌入国际产品市场,石油和粮食价格水涨船高。对我国来说,我国发展出口贸易需要进口大量的初级产品,而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就意味着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那么企业获利自然减少。
2.4 出口贸易行业面临着严峻的信用风险
归根结底,海外商品账款的拖欠是造成我国出口贸易行业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正常的资金链随之断裂。而且,美国为了转嫁金融风险,美联储大力推动资金紧缩政策,依赖银行发展的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最终只得申请破产倒闭。企业倒闭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下游企业则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和损失,我国出口贸易企业自然难逃其中。由此可见,我国出口贸易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信用风险。
3. 我国出口贸易行业受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
3.1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剧
第一,美联储为了减轻次贷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保证实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颁布并执行了降息指令,为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从而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增长。美国多次降息导致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增加了美国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进一步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巨大波动。我国政府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减少国内市场需求,大幅度增加了银行利率,这样对比,自然加大了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第二,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元资产纷纷出售,美元贬值,巨额资产流入我国,人民币升值便势在必行。
3.2 降低了出口退税率
为了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政策,降低出口退税率就是其中之一。如此以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利润随之减少。
3.3 贸易保护主义大肆盛行
长期以来,个人消费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居民无力购买商品,消费能力大幅度下降,贸易壁垒随之出现,从而阻碍了美国出口贸易的发展,而我国出口贸易行业也深受其害,发展前景不容乐观[2]。
4.消除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行业影响的有效措施
4.1 降低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
国家政府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能,切实创造有利条件,减少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例如,福建泉州德化县的主营业务是西洋陶瓷工艺品的生产和加工,2008年政府投资帮助50家陶瓷窑改进了生产工艺和技术,企业共节约成本112亿元人民币。2009年4月印尼天然气入闽,我国政府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下降,企业共节约经济成本1200万元人民币。这些举措都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了经济利润。
4.2 积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保证出口产品质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加工贸易问题层出不穷,主要包括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资源浪费严重、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产品质量不高以及科研能力不强等。要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快推进我国加工企业的转型,生产高质量的出口产品。出口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着力摆脱技术和资源的制约,积极拓展业务面,形成企业特有的品牌优势,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从而增加我国出口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协调稳定发展。
4.3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和应收账款制度
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影响就是进口商和国外银行的信用都大幅降低,我国出口贸易行业要取得健康发展,就必须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种:尽可能选择信用度高的银行,减少商业赊账金额;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对老客户的债务偿还能力和商业信用进行定期审查,要全面了解新客户的最新情况,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建立健全信用评价系统,准确掌握客户的资信情况。此外,出口企业要积极推进国际保理业务的开展,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切实减轻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
4.4 积极扩大内需,发挥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就必须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国内市场和出口贸易行业二者不可偏废,必须协同前进。从各国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要始终保持经济的稳健发展态势,必须积极扩大内需,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坚持外贸市场和国内市场两手抓,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外贸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协调稳定发展,一旦外贸市场出现问题,国内市场要迅速制定应急预案,减少其对经济的阻碍作用。
4.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国之一,假如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那么将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第一,在全球遭受经济危机的巨大压力下,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不尽相同。例如,美国企图以“购买美国货”来实现救市计划。由此,我国要加强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审核各国的救市计划。第二,各国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大量出现,在此背景下,我国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抵制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切实维护好出口贸易行业的合法权益。第三,加强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减少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3]。
5. 结语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积极探索有益的方法,将各种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实现出口贸易行业经营结构的优化升级,尽可能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推动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徐俊杰.论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商贸. 2014(06)
[2] 徐俊杰.试论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14(03)
[3] 孙雪芬.欧债危机对浙江省对外贸易的传导机制及对策研究[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