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中介与理论视角下中式英语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分析

作者:韩淑英 字数:5884  点击:

摘 要:本文从中介语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中式英语在中国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中式英语符合语言和社会发展规律、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工具、中国英语学习者队伍庞大、外国人眼中妙趣横生的语言、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等等。

关键词:中式英语,流行原因;中介语理论;母语负迁移

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特色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这个词语在英语里被称为“Chinglish”,意思是汉语及英语混合而成的语言。中式英语在中国最早出现于香港,是由于当时英国强行租借香港岛。在交流过程中,一些简单的英文逐渐成了一部分当地人的交流工具,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将英文词汇组成字句,便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式英语,有些词句已经成了标准英语词汇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中式英语从一开始便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中式英语曾因其表现出各种不符合英语规范和英语文化习惯而受到专家、学者的批判、否定,同时也受到一些人的支持、肯定,因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式英语有时能促进交际目的。当然,中式英语曾给人们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尴尬、误解和冒犯,但是很多英语国家的人认为中式英语能给他们带来乐趣,中式英语成了一种“可喜的混合体”。在中国,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中式英语相继出现并以极快的速度传播,中式英语的语言风格吸引力大批的狂热追随者,甚至越来越多的人专门研究这种语言现象。中式英语为什么在中国这么流行?下文将从中式英语存在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中介语理论视角进行分析。

1 语言学理论基础

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1992)提出了中式英语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论断:“它是由某个正在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按照自己发展起来的规则系统创造出来的既含母语特征又有目的语语言特征的语言系统。这种产生是对某一目的语的尝试性产物。”(王晓君)作为一种认知理论,中介语理论把二语习得过程看成是一个不断构筑新的语言体系的过程。中介语是学习者所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根据Selinker的相关理论,中介语有三个主要特征:可渗透性、动态性和系统性。可渗透性是指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受到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规则的渗透不断修正。动态性或可变性是指中介语慢慢地修改已有的规则,逐步向目标语靠近的过程。系统性表明中介语语言系统具有一套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体系。中介语的发展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学习者语言学习进度的加快而推进,逐步向目标语的正确形式转换。

Odlin(1989)把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定义为: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迁移包括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语言正迁移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目标语。由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起到干扰、妨碍作用的便是母语负迁移。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语言文字、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是语言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生母语负迁移的根本原因。中式英语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地道的英语,是由于汉语的负迁移造成的。正如Rod Ellis所言“母语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的根源之一,母语的这种影响就是它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显然,中式英语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二语学习者必须重视母语的迁移作用,要从语言因素及非语言因素分析问题。

2 中式英语流行的原因

2.1 符合语言和社会发展规律

中式英语的出现和发展符合语言和社会发展规律。语言本身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英语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国际性语言,是因为大不列颠国家盛极一时的经济实力。如今,国际上汉语热掀起的根本原因也是由于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外交流频繁,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汉语对英语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于大量的中式英语逐渐被英语国家理解和接受(原雅娟)。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种。据统计,在达数百万的英语词汇中,半数以上属于外来语。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据美国Garland Cannon教授统计,在这数量庞大的外来语种,来自汉语的借词很少,只有979个。但是,自中国对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语对汉语词汇的吸收量增加,汉语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对中式英语进行了热情洋溢的高度评价,全球语言监督会主席曾经表示,自1994年以来,中式英语对国际英语词汇的贡献达5%至20%,成为英语新词最大来源。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式英语之所以受到中式以及中式英语词汇的增加,显然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密不可分。

2.2 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工具

作为一种语言,英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弥补不足,丰富其文化内涵,英语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借用其他国家的语言词汇,有些词汇是从汉语借来的,如tofu(豆腐)、Kung fu(功夫)、Yin yang(阴阳)、Mahjong(麻将)、Tai chi(太极)等等,这些音借词汇极具中国文化特色,不仅填补了空缺的文化区域,而且避免了不能用英语表达出来的中国汉语事物的尴尬局面。再如paper tiger(纸老虎),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 one nation, two systems(一国两制), a fall in the pit, a gain in the mind(吃一堑,长一智),等等,这些简洁生动的具有汉语特征的中式英语,不仅在英语世界中得以保留,而且还广泛流传,对现代英语句式的进化起着一种改造作用,同时保留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另外,Kow tow(叩头), minban(民办),尤其是The lianghui(两会),不仅体现了国家的硬实力,同时也折射中国的软实力。还有一些中式英语反映了中国当前的热点问题或新生事物,如housing project for low-income urban residents安居工程,house-for-scheme以房养老,property-purchasing limitations限购等,因此,反映中国文化特色中式英语已经成了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工具。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国内出版了一些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如《英语话中国(Say China in English)》,《用英语说中国:文化(Talk About China in English: Culture)》等,还有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如CCTV9,China Daily等等,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正宗的中式英语是有文化内涵的,有生命力的。

2.3 国外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所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全国掀起了“汉语热”。如今,许多国加开设了汉语专业,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据统计,国外学习汉语的总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汉语教学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国外的大、中、小学课堂,有些国家已将汉语成绩列入大学升学科目。目前,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汉语教师严重不足的局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英语,日后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对外汉语专业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换句话说,要回用英语作为媒介教外国人汉语。拒不完全统计,美国有80多所大学开设了中文专业。把中文作为公共外语课的大学超过700多所。国外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关于中国文化的电影,充分说明了国外迫切想了解中国文化。

2.4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队伍庞大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专家预测,几年之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我国对英语教育十分重视,(王晓君),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英语课程,即小学三年级,许多学校甚至从一年级就开始英语,初中、高中都开始英语课程,大学还有开设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许多院校开设英语专业课程,高考或研究生入学都要考试英语。国内各种双语幼儿园、英语培训班纷纷出现,可见国人对英语学习几近狂热。国家对英语教育的重视,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对英语的需要。在许多领域,英语成了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也成了许多人的职业,如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等。除此之外,雅思、托福考试是许多学子出国留学的途径之一。

2.5 外国人眼中妙趣横生的语言

在国内,中式英语因不符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而受到排斥。很多人,包括政府,都曾竭力消灭中式英语。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大多数外国人并不讨厌中式英语,而是特别喜欢。当在学英语的中国人努力改正中国式的语病时,许多外国人在热心收集和整理中式英语,就像英国《卫报》的报道,更多老外觉得中式英语“错的韵味十足”,为字母英语语言添加了调味剂。还有来中国的外国人把中式英语拍下来,传到美国知名招聘博客Flickr上的已达4000多张。英国媒体撰文力保中式英语,认为中式英语错得孕味十足,为政府消灭中式英语感到惋惜。有个德国人奥利弗·瑞克,花了很多时间收集整理中式英语,并加以研究。经过近十年的研究,他已经出版了两本关于中式英语的畅销书。他还在继续研究中式英语,他认为中式英语应该被保存下来。他还撰写了一个专门收集中式英语的博客,后来又出了一本书《中式英语:意犹未尽》。这本书很畅销,瑞克认为,中国人已经意识到中式英语实际上丰富了英语语言,英文应该单一而标准的观念早已经过时了。GLM则从全球视野和英语语言发展的角度给予了中式英语热情洋溢的高度评价。Chinglish在2005年被评为影响全球的十大词汇之一。GLM人文中式英语正在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他们每年都会评选出最受关注的中式英语,如2006年No Noising(别吵),Question Authority(问讯台),2008年的Deformed Man Toilet(残疾人厕所),Airline Pulp(航空餐)。GLM认为中式英语是一种“可喜的混合体”。

2.6 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

中式英语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中式英语成了研究对象之一。有关中式英语的论文、专著相继出现,研究内容、研究角度各式各样。有的从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理论、母语迁移理论(周仕宝,2002;王倩 蔡逸群,2009;朱丽娟,2012等)对中式英语进行研究,还有的从概念整合理论、认知视角、模因论或文化视角(罗飞,2012;彭雪梅,2011;吕明,2012;刘娟,2006;欧小艳,2011等)研究中式英语,更多的对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成因、克服方法或教学对策到看待中式英语的态度(王优,2007;郑玮,2008;黄燕,2008;李亚,2012等)、发展前景(原雅娟,2010;王晓君,2012;段晓凯,2012等)。

起初,语言学家门普遍认为中式英语是不地道,不规范,不合英语规律和习惯,是不被认可和接受的语言形式。随着中式英语的流行,对待中式英语的态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批判、否定。受标准英语的影响,一些人极力追求规范英语,把标准英语作为终极目标。因此,把中式英语看作是错误的、畸形的,不符合英语规范的,这种汉语与英语的混合形式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另一种态度是支持、肯定。这种观点认为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中式英语能够帮助交际者达到交际目的,这种语言形式是可以接受的。因此,目前对中式英语的态度多是客观对待,正确对待,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兼容并蓄等等,有人甚至很看好中式英语的发展前景。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 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指出,人们应该以宽容和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式英语,而不是指责和排斥。(段晓凯)中国人还自创了新词汇:Smilence(笑而不语), Emotionormal(情绪稳定), Chinsumer(到国外旅行疯狂购物的中国人), Begeteal(开心网上的“摘菜”)。从最早嘲笑英语初学者水平低,到后来外国人搜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中式英语,再到如今中国人开始故意自创英语单词。显然,人们对中式英语的态度在改变,由开始的拒绝、嘲笑转变为欣赏、把玩。

总之,中式英语作为一种中介语是客观存在的,是动态发展的,是语言学习的必经阶段,是由低级向高级、由母语向目标语逐渐过渡的一个动态过程。中式英语符合语言语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中国文化特色,是向国外传播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受到广大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喜爱,也受到广大中国专家、学者的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英语为国际英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有这些都是中式英语在中国得以流行的原因所在。GLM坚持认为:中式英语会继续存在,甚至可能更“繁荣”。但是,对待学习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应该尽量克服。虽不必把“标准英语”奉为金科玉律,但也不能无原则地对英语进行改动。我们要对中式英语持客观冷静的态度,针对不同场景出现的中式英语要区别对待,尤其是在正式、权威、英语教学等场合,应该杜绝中式英语,推崇标准英语。

参考文献

[1]段晓凯. 中式英语存在形式初探及其发展前景[J]. 大江周刊·论坛,2012年11月.

[2]洪蓉.关于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综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7).

[3]李文中. 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新探[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4]李亚. 中介语理论视角下客观看待中式英语[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

[5]欧小艳.从语言与文化现象看中式英语现象[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

[6]王晓君. 浅谈中国英语的产生及发展前景[J]. 职业时空,2012,(10).

[7]原雅娟. 中式英语的前景[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


从社会学视角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知识创新与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民法学视角下的非法取证行为
基于双因素理论自我提高工作满意度
终身学习视角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
从归化异化理论分析李清照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傲骨贤妻》中的女性形象
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发、设计和应用实证研究
浅析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模式设计
用接受美学理论分析电视剧《欢乐颂》高收视率的原因
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探讨时政新闻中习语的翻译策略
双重代码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
从“武化”视角解读高校武术教学
如何在教改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万方网查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