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问题研究
作者:夏万生 字数:2951 点击:
摘 要:高等职业学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目标、教学实施等方面存在广泛争议,迫切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其中课程的定位是对课程价值、目标的本质揭示;是研究与探讨、改革与完善我国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只有明确了这点,才能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1 引言
身处于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有着这样一种困惑:既缺乏思想政治课的“红头文件”,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的直接约束力,现在的高职教育留给大学语文的空间微乎其微并且不断缩小。课时的缩减、考核方式的随意使得语文教师连同大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和历史原因,也有当前的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改革,各种人文课程的兴起和人文类课程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的人文课程很难定位和创新,从而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一)高职教育课程中的大学语文——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实用人才,课程设置提出显然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需求。高职课程必须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专业的要求,实际的和开放的。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大学语文也面临改革的要求。大学语文中立足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要求,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的专业相关技术领域。
职业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日益严重的就业现状、就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就业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工作能力与人的各种能力。其核心是集中在人际沟通与合作,是使用符号处理人与自己的,自然的,社会整合能力。
中国文化的符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使用语言符号,使用符号的能力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在关键能力。在这方面,听、说、读、写为主要手段,对语言的理解应用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大学语文”课程,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高职学生由于入学时高考分数低,所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阅读理解、表达和实际写作能力很弱,这直接限制或影响其他课程,包括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经常有老师这样的无助,当专业班主任在讲台上,困难点,学生甚至课本无法理解,文本的意义的一部分基本性质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分析了语法困难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学生连最基本的主,“还有不清楚;当就业指导课上老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时,发现许多学生甚至不能表达这样的几句连贯的句子,它说明了一个事实,是人文课程,尤其是语言教育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上,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教育可以改善他们的基本工具,社会性,课程内容和广泛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还可以结合当代通俗文学,当代社会生活,年轻人关心新闻和时事和热点话题,通过案例,课堂讨论,工作场所场景模拟训练,演讲等产生多种形式的课堂的延伸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识别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几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大学语文——人文性
当代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包括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是两个重要的方面。中国教育家:许先生在他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指令明确提到了人文主义在大学期间语言这门课的重要性。徐先生认为中国大学是一个可以有文理渗透,技术和文化交流,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创建一个文化氛围的大学基础课程。
中华民族的教育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自古以来一直是教育的支点。但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大的影响,教育也受到功利主义,是否从学校学生“效用”,选择是否有直接效用规模、目光短浅的权衡专业和课程,这无疑增加了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进一步削弱了人文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程逐步减少人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在整个教学计划占了几个小时。然而,文化基础课程,人文课程逐渐让位于专业技能课程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很低,学习能力不强,缺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课堂气氛通常是贫穷,考试通过率逐年减少,因此,高职院校和教师感到头疼的现象,我们必须反思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必须考虑人文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取向。
职业教育、教学的中心应该适当的职业能力和就业前景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生个人发展和未来面对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果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知识狭窄,甚至掌握一定专业技能是很难满足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卓越领域的专业人士。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文科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该专业和道德考虑,技术与人文、学术氛围和企业氛围的融合性文化不相容。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校园文化,大学语文肯定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大学语文——母语性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教育的基础和工具。注意我们民族语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母语教育旨在通过深刻内涵丰富,母语教学的资源材料,使青年学生可以学习母语文化的精髓,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母语文化和身份。
很大一部分在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正式的学习普通话,普通话基础薄弱,缺乏语言技能,和大一的基础上学习阶段通过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进一步巩固中国学生基础,加强普通话的听,说,阅读和写作实践,结合高职院校普通话培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技能。大学语文是母语教育在大学阶段的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专注于目标。只有学习母语,英语口语3级和4级,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相对贫穷学生的基础,大学语文课程文化继承和遗产的功能语言尤为重要。
3 结束语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本地化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想到的。首先,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应当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职业道德,专业理想、专业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弥补缺乏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再次,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一个重要平台继承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最后,在现有的条件下丰富和扩展了大学语文课程的类型适合整个课程体系现状的一种完美和高校大学语文创新,采取行动。
参考文献
[1]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社,2000.
[2]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彭书雄.基于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汪念明.高职语文课程的学科定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5]杨昕蔚.高职语文教育问题调查与建议[D].上海:华东师范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