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探索大学英语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之法

作者:郭海燕 字数:4291  点击: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日常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学科知识融合与交叉的特点。从课程思政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与大学英语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学渗透思政、互动式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教师角色转变四个方法来融合两者,希望为教学理念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效融合

引  言

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日新月异,“课程思政”作为一项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改革行动,在高校中广泛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与科学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思想性、文化性、道德性等元素的渗透,使得英语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亟待探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指通过对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教育过程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改革行动。它是立德树人的战略部署,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相结合,可以实现知识与教育目标的有机融合,做到教育全覆盖,让学生思想受到全方位的引导。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英语课程逐渐从“应试教育”向“实用性教育”转变。然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大学英语课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思想性、文化性、道德性等元素的渗透,与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脱离较远等问题。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可以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融合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大学英语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方法

(一)教学中渗透思政奠定基础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渗透思政元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另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基于中华儒家思想传统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切,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实现共赢共享,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大国风范与时代担当;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源于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中华民族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文化理念的同时,更追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政治愿景。

例如,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一第四单元《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涉及到美国梦方面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美国梦”进行分析和探究。让学生了解:“美国梦”是指美国民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并且不受社会阶层、种族、宗教等身份限制。而“中国梦”这一概念强调的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让学生对“美国梦”和“中国梦”进行比较和探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两种价值观,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同时,在坚持自我文化传承的前提下,互相学习借鉴。和而不同,在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制度比较、文化比较、价值比较、道德比较、信仰比较等,引导大学生在这些“比较”中坚持“文化自信”。

(二)互动式教学助力思政教育

语言如同一副骨架,用丰富的人文思想内容来填充和支撑,才会构建鲜活的、有社会意义的语言课堂。另一方面,外语教学是语言实践过程,运用语言进行生生互动是其课堂的主要形式,“语言是基于使用的”(Wittgenstein 1958; Tomasello 2003),对中高级学习者来说,它不是对语言的机械操练,而是在有意义的思想交流中实现(Vy-gotsky 1978, 1987; Lantolf 2000)。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互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动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看法、思考问题、交流观点的平台,从而有助于开展思政教育。

例如,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再根据角色的不同身份和生活情境进行对话,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三第六单元课文《The Last Leaf》,讲述了贝尔曼舍己为人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让学生分别为贝尔曼、医生、苏迪、约翰西,进行设定对话。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表演。

通过材料中舍己为人故事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到贝尔曼为了帮助约翰西冒险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观念;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这种崇高的品质和行为,并提高他们的价值观认知能力,坚定无私奉献的信仰;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承担起一些社会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通过角色扮演互动式教学,从文本和实际的需求出发,以意义为核心,思政内容为导向,注重语言的交互性、社会认知属性、人文内涵的大学外语教育,不但在为国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中体现其价值,而且能够赋予课堂生机和活力,实现语言和思政的外语教育双效目标。让学生从道德观念、价值观认知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与发展。

(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政意识

针对学生的思政素养培养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英语除了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开展丰富精彩的英语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受到教育,实现政治素养的提升。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明确学生的思政素养,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思政的内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思想创新能力,并提高其责任感和全局观念。

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三第七单元课文《Life of a Salesman》讲述了一个残疾高龄推销员的故事。根据课文可以设计一个名为“校园营销活动”的实践活动。通过校园营销活动,让学生体验推销、派发传单等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推销实践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推销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说服和谈判能力。通过推销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谈判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与人交流;推销员需要诚信、正直、真诚等品质。通过推销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在推销过程中保持诚信,重视自己的信誉;推销活动需要推销员对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负责,需要积极地为顾客服务。通过推销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责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推销员需要有自信和勇气,以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通过推销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自信和勇气,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总之,通过推销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创新精神、沟通能力、价值观、责任感、自信和勇气等方面,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四)教师角色转变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会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专业能力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目的语文化与中国文化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并根据学科知识和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智慧,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语言综合能力。

例如,视听材料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中有这样的课文《Mother’s Day Flowers》讲述了母亲节收到孩子花的故事。这段故事中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德育性,能激发学生对母爱伟大的赞颂。首先教师留下问题,孩子为什么在经过长久的思考后送给妈妈一朵残弱的花,以及为什么妈妈喜极而泣等问题,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兴趣。之后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语调和情感表达来朗读文章,比如在表达母爱时使用温柔、感人的语气,以此引导学生对母爱和家庭的情感共鸣,并在听后进行深度交流。最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听力练习,如针对母爱的题目、听力填空、选择题等。这种方式既可以检测学生的听力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听力练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听力水平,还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母爱的价值,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从而积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创造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只有不断拓展和深化,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目标,培养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追求的高素质综合外语人才,更好地迎接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向世界表达中国态度,展示中国新生代力量,真正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担。

参考文献

[1]马艳凤,吴梦博.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探索和实践[J].现代英语,2020(09):25-27.

[2]邬庆儿.基于SWOT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23(01):51-59+110.

[3]史洁颖.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素的融合策略探析[J].现代英语,2021(24):90-92.

[4]郝岩.浅谈大学英语专业就业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合路径[J].就业与保障,2020(21):150-151.


职业技术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对策探索
应用性和跨文化性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程在保定市对接京津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探索医院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
公共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的探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模式探索
任务驱动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
高职《Android应用》课程教学设计和考核方法改革与实施
高职《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课程设计与实施
从“家风”到“舍风”,实践探索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
提高基层医疗单位职工素质与发挥工会的作用探索和研究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