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管理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实践探索
作者:黎康华 字数:3038 点击:
[摘要]在呼唤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时代背景下,中山市小榄镇盛丰小学提出了实施生态管理的设想,并通过重塑教师发展理念、重塑管理体系以及重塑教师共同体的发展路径三个维度,探索出一条优化学校教师发展生态的办学路径。
[关键词]教师发展生态;生态管理;发展理念;管理体系;发展共同体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任务,而基于生态视域的生态管理则是实现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生态管理提出的背景及概念
(一)提出的背景
盛丰小学是中山市小榄镇的一所普通公办小学,曾几何时受历史原因造成的优秀师资流失、硬件制约缺失的教研锻炼机会以及受扩班和生育潮导致的队伍不稳定三重夹击,教师队伍发展一度陷入困境。穷则思变,经过广泛的讨论和集思广益,黎康华校长总结提炼出“绿色发展,盛丰人生”的办学新理念,并确立了生态教育的办学新路径,行政团队置身生态学视角重新审视教师发展生态这一命题,开启了生态管理的探索。
(二)概念
所谓的生态管理,就是将生态学理念、原理、方法融入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优化学校管理理念、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促进教师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形成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部门之间相生相长的良性互动,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精神成长和生命成长。
二、对教师发展生态进行三个重塑
(一)教师发展理念重塑:倡导“人人都可以成为一线教育实践专家”
1.问题的提出
当下,教师发展生态有一个严重问题——怎样评价一个老师好不好?目前官方的方法是靠着每学年少得可怜的“评优评先”名额以及塔尖工程“三名”评选!在这个漫长的名誉积累过程中,“媳妇熬成婆”的比例实在太低,大批优秀教师往往在这样的评选中消耗热情或是迷失自我价值,这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
2.解决的对策
面向全体教师,倡导“人人都可以成为一线教育实践专家”。
“人人”关注的是每个教师——基层一线,往往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应该与拿得到教学比赛大奖一样值得尊重和鼓励!
“一线教育”关注的是基层实际——基线教师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内容杂、任务急、状况多……我们给老师提发展目标,得符合实际,我们还要克服工作、学习两张皮,所学即所用,所研即所需。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应该帮助广大教师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课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解决的结果就是课题的成果!一线基层,这样的研究过程并非像做课题研究那么规范、严谨、漫长,但同样有意义。所谓的“一线教育实践专家”就是如此——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抱着研究的态度积极探究问题的成因、解决的方法、取得一定成效的老师,就是我们倡导的“好老师”。
只有树立“人人都可成为一线教育实践专家”的理念,教师才能走出自我价值迷失的迷雾,教师的发展生态才能得以优化。
(二)学校管理体系重塑:为干部成长提供支持性环境
1.问题的提出
教师干部队伍的培育是重点,而一名优秀教师成为好的干部,要完成一次身份角色的转变——从做好自己到带好团队。“带好”的含义有三个层次:管理好团队、凝聚好团队、引领好团队。而让干部完成这个角色转变,学校层面就要优化管理生态,给他们提供制度性支持——所谓的制度性支持,就是搭建合理的组织架构,把人分好、把事分清、把权责定明白,并且建立顺畅的运行机制。架构、权责和运行机制三位一体便是管理体系。然而,近年来,在党引领一切的要求下,党建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突出,党建引领下的学校管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2.解决的对策: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管理新体系
为了让党建起到引领作用,我们实施了“党建领航1+5行动”:学习强基思政领航行动,抓政治学习、师德师风建设;飘起党旗红阵地领筑行动,既抓显性文化阵地建设,更强调树立榜样阵地;“争当一线实践专家”教研领雁行动,抓的是教师的学科教研、科研能力提升;“三多四更”服务领引行动,抓的是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好家丰”课程领建行动,抓的是学生课程建设。
我们把五个行动融入学校管理体系,构成“生态树”——五个行动是根、是方向;党支委作为决策机构统领着行政办公室,是树干;三个常设机构——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是枝干,班级、年级及班委会是繁茂的枝叶,能量从枝叶汇聚而下,水分和营养从根部滋养而生,构成了相生相长的生命系统。见图1。
体系优化后,我们再聚焦组织架构。学校的管理一般是按照条块结合实行扁平化管理,我校除了年级、科级的分法外,我们还把全体教师分成五个项目小组:德育小组、宣传小组、安全及后勤小组、卫生小组、档案小组,是相关部门工作的主责团队,由行政领衔、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原则上两年轮换一次。以德育小组为例,它是德育处的议事结构,人选优先由德育主任挑,负责研究德育问题、制定德育工作方案、策划大型德育活动以及促进德育研究落实,这种方式打破了学科和部门限制,不仅让老师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管理,更促进干部往不同领域历练。
(三)重塑教师发展模式:促进教师共同体的发展
1.问题的提出
人类最大优势在于合作,而不是竞争,教师抱团发展,组建不同形式的发展共同体是一条可行且必要的路径。怎样实施?
2.解决的对策:构建“前驱+自动+后援”的教师发展路径
实践中,我们总结提炼了“前驱+自动+后援”的教师发展方式——就是把自上而下的行政措施和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做了个相结合,以促进教师群体实行自觉自愿的实践研究为目的,以项目为推手促进教师发展的方式。其中,项目是促进教师开展教育实践的推手,由学校依据五年发展规划进行规划。而“前驱”的主要作用在于定人、定责、定目标、定节点,促进研究团队能够推进研究。后援措施则包括三个主要机制:支持机制,即为研究团队提供实质帮助,如提供学习性支持、财和物的支持等;促进机制,主要是通过“盛丰讲坛”让项目团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心得,以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提升机制则是帮助项目团队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甚至是升格为课题、申报创新成果奖等,这是给予他们的福利,也是促进学校办学成功的重要一环。“前驱+自动+后援”的“+”是融合的意思,有时候要完成一项研究往往需要多个这样的组合循环。
三、生态管理的成效
以学校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对比(2013.09~2018.07简称“前5年”,2018.09至2023.07简称“近5年”),均可证明教师专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学校重大项目方面,2021年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自筹230多万经费改建校园景观,学校硬件条件得到巨大变化;镇级以上的影响力的项目,前5年仅有1项,近5年,学校获评省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1项成果在市德育中心组会议上做发言,3项德育成果在镇级会议作经验交流;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前5年仅有“假日抱团实践活动课程”1项,近5年则新开发“生态四季”德育融合性课程、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财经素养主题教育课程7门课程,课程建设呈现大增长;科研工作方面,前后5年均保持2项省级立项、2项市级立项的高位水平;近5年教师论文获得镇级一等奖以上数量增长了34%,镇级赛课一等奖数量增长140%,有3名教师获得上市比赛的机会,1名教师获镇级“三名”头衔,都是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