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作者:陈铁辉 字数:2345  点击: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学科,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学科本应包含的人文精神及教化功能有意无意地弱化乃至被剥离了。在教学中,冷漠的理性分析取代了辨证的语言感受,“技术化”的训练模式消解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道德与法治课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认真研究人文教育思想,使之自然渗透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人文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182-01

以人为本,是人文学科的核心问题,人文学科的教育目的,在于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人格与尊严,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人文学科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教师层面来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摆脱“为了应试而教”的束缚,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要注意人文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健全学生人格。从学生层面而言,要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内化。

1.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

人文教育离不开人文学科知识教学,但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世间之规律、之妙道,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以及人的行为之中的,它们是可以被说出来的,但说出来的话,是不同于本来意义上的规律和妙道的;指称事物之概念、话语,是可以说说的,但说出来的那些话未必是这些话本来的意思。对教育者来说,深刻领会这个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恰恰是把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甚至是书本上的词句当作了最终的教育目标。比如,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的老师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命感等方面,而是放在培养学生的了解社会发展进程方面。结果在许多学生眼里,气象万千的社会进程变成了枯燥无味、四分五裂的知识拼盘。这完全违背了人文教育的宗旨。优秀的教师则十分注重让学生去体味和感悟那些难以言传的道理和精神。

2.要给学生提供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

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一种令教育工作者汗颜的现象,叫作“小学生讲共产主义,中学生讲集体主义,大学生讲文明礼貌,不随地吐痰”。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育对学生道德水准的要求不得不逐渐降低。与此相关的另一种现象是,我们中的许多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往往慷慨激昂,在道德方面自视甚高,但毕业后不久便失去了在校期间的那一层亮色,“泯然众人也”。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德育工作总是期望很高而效率较差?为什么我们的许多学生会说很多正确的话,而做起来却是完全另外一回事?

要培育人文精神,就得让学生有机会表现人文精神。根据我们的国情,当前在学校教育中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文精神,要给学生提供关心人的机会。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亲和需要,希望有朋友,希望与人交往,其中20%的独生子女说自己感到“孤独”:另一方面,他们又不会关心别人,不会与人交往,他们“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别人,好开别人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独生子女由于其特殊的家庭地位,他们往往会受到周围过多的关心甚至溺爱,而缺乏关心别人的机会。一个人被关心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有助于他形成一种平和、放松的心态,形成对周围人信任的态度。但是仅有被爱,被关心的经验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当一个人主动去关心别人时,他才可能更好的理解别人,体会别人的感受,形成对人的爱、同情与宽容的情感。

3.创设和谐亲善的人际环境

人本主义教学方法的两大特征就是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知情意的整合发展,思想政治教学需要一种积极的、亲切融洽的、充满人情味的人际交往氛围。师生之间应如同志、朋友,要互相尊敬、彼此信任。要跳出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大力提倡民主、合作,教学相长,“黑板面前人人平等”。要保障学生愉快学习的权利,保障他们自主学习——自由思考、发问、建议、决定学习过程和方法、选择考试方式甚至选择教师等诸项权利。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校园学习环境,通过人文精神的滋养,使学生能够善待父母、朋友、同学,善待生存环境,善待自然与社会。传统道德中提倡的“和合”精神,追求天人和合特别是人际间的亲善共融,主体心情的宁静安详,心绪的和平恬淡,心灵的充实愉悦,与我们今天的人文教育是相通的。

4.养育丰富的情感。增强陶冶性和审美性

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情感养育的圣殿。只有人文教育才能告诉人类应该做什么,才能驾驭人类的知识。缺少人文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人文精神的失落会造成一大批“人文精神残疾人”——“情感分裂的畸形儿,人性缺失的两脚兽”。充满人性,人才不会迷失方向、价值和归宿;唯有人性,才是人一生品质的“守护者”。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健康个性影响学生,用美与善熏染学生,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情的感悟、理的启迪。同时要给学生一双审慎的目光,用心去引导和帮助学生选择高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确定健康的生命追求。

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要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必须在加强人文学科教育的同时,注重人文实践活动,不能把人文教育仅仅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在人文实践活动中,要重视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重视让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A大类各位革命导
商会在商事纠纷解决中的功能分析
发挥档案在诉讼案件中的重要书证作用
探析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从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试论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工师在企业管理中的引导作用探究
企业档案归档整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自动控制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
钢琴组曲《学生日记》的创作思维赏析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课程在保定市对接京津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