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作者:谭家宁 字数:2638 点击:
摘要:小学语文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7-0079-01
小学的语文学科是学生的基础学科,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和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而是经过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的改变和有效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学会和掌握课堂的语文知识,并可以进行有效灵活的应用,让语文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可是,现如今,进行课程改革的推行和实施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低效和无效的课堂教学。因为没有深入的理解新课标的理念,对其领会出现偏差,同时也缺少相应的经验。所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会有低效和形式化的教学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其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1.提高语文老师的自身素养.进行仔细认真的课前准备
语文老师要有意识的提高其自身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要进行认真的准备。要对课本进行仔细研究,对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要对学生进行详细了解。根据教学实际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教学[1]。首先,要对课程标准进行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可以指导老师明确其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的制定。其次。要仔细研究教材课本,这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获得的依据和工具,老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要把握教材的整体,对各单元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另外,要针对具体课文进行研究,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更要了解课文在课本当中的地位。同时,老师也要借助课外内容的补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最后,语文老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设计相应的教学教案,对学生差别化对待,让每个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都提高其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和时间赛跑》时,语文老师先对课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掌握,本课文学习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并要珍惜时间。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时间。老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对其熟悉和经历过的生活实际有深刻的体会和认知,通过生活实际的事情加深对学生的教育。在课堂教学时,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在完成了字词等的基础学习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然后分组讨论,学生回忆自己以前有趣的经历或事情,然后讨论自己对时间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懂得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也懂得了学习也必须抓紧时间,因为现在的时间了过去后就不会再出现了。
2.学生的课前预习和灵活的课堂教学相结合
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要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有效培养,就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其学习水平应用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培养和教育[2]。例如,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比如学习课文《幸福是什么》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安排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课前预习。比如,你感觉现在的生活幸福吗?哪些地方体现了幸福?什么事情使自己幸福?有哪些事情给他人带来幸福?等等,学生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然后阅读课文,在课堂讲课前,老师要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进行课堂实际教学时,还可以给学习提供知识探索的机会,给学生设置学习意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相应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意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获取知识,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同时提供更多的课外知识和内容,丰富课堂内容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通过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前预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
3.重视和发挥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老师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实际,不要追求教学的形式化。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经过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要经过教学活动到学生的有效吸收的过程,在进行学习时,学生要经过亲自动口和动脑的加工和表达。也就是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要经过分析和理解,进行表达和吸收,让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和发挥,进行有效的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当中,可以应用画画、表演或者问题解答等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和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也享受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将相和》时,老师组织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同时对相关知识进行收集,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学生对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其语言表达进行讨论,同时要研究和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然后每个小组选派学生进行每个故事的表演,分别让学生表演蔺相如、廉颇、秦王等等。在每个故事表演结束后都要进行小组点评和班级学生的点评,对每个人物表演效果进行评判,因为其表演可以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掌握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老师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提高教学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课堂准备;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相应的教学工具和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珊珊.创设精彩情境,演绎魅力课堂——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6(92):35-35.
[2]魏学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7(2):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