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马高洁 字数:2645 点击: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当前在学习评价中普遍存在过分关注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不能准确把握评价时机以及评价忽视学生对文本理解等问题。合理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恰恰要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应关注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即时评价和延后评价相结合,要把关注学生理解的深度作为学习评价的核心位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103-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重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学习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确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最经常使用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行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相对于学习结果,学习的过程复杂多变,相对难以准确把握。因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就目前我区小学语文形成性评价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策尝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和作用
(1)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在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的基础上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不是为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等级评定,而是为了完善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2)小学语文形成性评价的作用。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能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由关注学习结果到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其次,恰当地使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引领教师由只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以学定教”。教师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简单结果,从而帮助自己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指导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学习的目标。
2.目前小学语文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过分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学习评价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所谓重结果是指在课堂学习评价设计中,只重视评价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忽视评价学生是如何形成知识的过程。而重过程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思考如何通过评价及时了解和评判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考虑,如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加以评价和引导。
2.2 没有把握好评价的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同样,学习评价也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它的不可预设性,必然注定评价时机的全程化。适时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发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样,不适时的评价不但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还有可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负面影响。课堂上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往往离不开教师的适时评价。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把握评价的时机,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打开想象的情结,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2.3 没有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放在评价的核心位置
学生能达到理解的深刻和认知的自由是教育者永恒的理想诉求。教学中虽然我们非常强调理解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却往往陷入误区。在传统的学习评价中,许多教师首先关注的是书本内容,关注如何把教学内容滴水不漏地灌输给学生,教学是否全面细致成为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填鸭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鲜明写照,是一种“覆盖本位的教学”或“内容本位的教学”。教学设计游走在学生理解的外嗣和表层,不能保证学生理解的真正实现。如此教学理念下的课堂学习评价势必影响到学生理解力的培养和实现。
3.小学语文如何恰当地进行形成性评价
3.1 形成性评价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
新课程强调,课堂学习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有些老师设计评价时,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这显然不对。课堂学习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改革。因此只有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并以此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才能从根本上改进现有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2 形成性评价要把握评价的时机,注意做到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巧妙地进行交流评价,就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学习能力的提开,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评价的时机,提高课堂类习效率。根据评价的时机而言,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经用的两种评价方法。
3.3 形成性评价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习评价就应该把学生的理解放在评价的核心位置。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凸显在课堂上是否具有以约守博,以简驭丰的学习评价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评价提升学生认识的高度,增加课堂交流的厚度,挖掘语文课堂理解的深度。在这时候,教师的评价成了画龙点睛之笔,课堂的亮点在教师即时评价过后出现。
总之,当前在学习评价中普遍存在过分关注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不能准确把握评价时机以及评价忽视学生对文本理解等问题,而合理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恰恰要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应关注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即时评价和延后评价相结合,要把关注学生理解的深度作为学习评价的核心位置。只有这样,形成性评价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J].吴玲琳.中国校外教育.2013(13).
[2]在新课改下如何渗透形成性评价优化高效语文课堂教学[J].王晓芳.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