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评价的实践与认识
作者:钟翠龙 字数:1980 点击:
摘要: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数学教学评价;实践与认识;动态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74-01
1.数学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严密性强,对逻辑思维要求很高的学科。这就不仅对学生的要求高,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2.实践与认知
(1)在数学课堂中改变以往模式,提倡小组学习。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六至八个人一个小组,挑选一个学习组长,带领剩余组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阶段包括预习课堂内容,尝试看懂例题,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之后,在老师举行全班答疑的环节时,小组长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并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因为思维因人而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每个组所关注的点不一样,这样组与组之间便可以进行信息的多重沟通,从而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本知识更加具体可言。一方面,解决了以往老师讲解一整堂课的尴尬,一方面也让一些浑水摸鱼的学生减少玩闹的可能。而且,在学生们自主讨论学习的同时,老师可以四处走动,及时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环境与状态,还能从多个方面观察各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性格。因为现在老师的身份具有多重性,不仅是传授解惑的先生,更是学生亲密的朋友。
(2)要及时认识到当前数学教学方式的不足,并积极改正,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相同周长的矩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是最大的。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在讲解时提前准备一根100厘米的细绳,让学生们拼出不一样的矩形,并用尺子及时测量出矩形的长,宽,计算出当前矩形的面积。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摆出的矩形都是不一样的。可最后总会出现一种长宽一样的矩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待学生们计算出相应的面积时,对照之前所有的矩形面积,学生们会发现摆出的正方形面积最大。从而引出了并验证了该知识点。老师只要在此时,把相应知识点的概念强调一遍,比如前提是周长相同等等。那么,学生对此知识点一定会印象深刻,因为他们自己动手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也给了他们成就感。
3.动态评价体系
3.1 动态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于是一套动态评价体系随着出现,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庭和社会评价相结合,考试评价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相结合,现实评价与“明天预期”评价相结合,日常行为规范的评价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来综合评价一个学生。
3.2 为什么要建立动态教学评价体系
现阶段,对于学生的评价早已不局限在学习成绩的判定,更要从多个层面出发多重考察。若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异常优异,却不知道是非对错,即使智商高成绩好,不能为国家所用。再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中小学生每次评三好学生,学习积极分子时,三好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俗来说不仅要求成绩好,还要在各个方面有突出表现。而学习积极分子的要求相对会松散一些。二者一对比,我们看到了动态评价体系建立的一个小方面的缩影。
3.3 怎样正确建立动态评价体系
(1)能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每个人生来不同,有的人擅长物理数学领域,而有的喜欢艺术领域。因此,我们不能使用统一标准来判定每个人,要允许存在差异性。不能单凭一个方面去肯定一个人或否定一个人,这样是不公平的做法。
(2)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进行鼓励式教育评价。皮格马利翁效应及课堂教学实践中证明: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肯定性评价语对学生学习的进步、成绩的提高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每个学生都需要被鼓励需要被信任。水平高的学生经过鼓励,会继续努力,从而登上另一个阶梯;水平稍逊色的学生经过鼓励,他们会有信心尽全力做到本身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好。
(3)需要从身边从小事观察,学生的每个小细节都是动态评价体系的一个参照点。比如:课间十分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止是指学习状态,更指健康、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如果在观察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并尽量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以及动态评价体系,其实在某种侧面上看,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说动态教学评价体系是小学教学评价的一个参照点,也是在原来评价系统上的一次改革,这种改革更公平也更适合于现阶段对学生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