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李香荣 字数:2612  点击: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究性阅读越来越受教育者们的重视。将探究式阅读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进而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但是,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教学中的探究阅读实践研究要采取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35-01

1.探究性阅读的内涵

“探究”,就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表现,在小学阶段,好奇心正是学生探索活动的前导和创造力发展的起点。探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进行的自主选择。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选择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不同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同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同时也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热情,做学习的主人。

2.目前教学中探究性阅读存在的缺陷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包含着四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但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仍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教师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核心”进行教学,忽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探究性阅读的意义,从而没有真正参与阅读探究过程中。

2.1 阅读中忽略个体阅读能力的差距

由于小学生先天性的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有着不用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在实际教学中被忽视,教师以某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多少。这种阅读能力包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且小学生阅读量的多少和知识面的宽广程度直接导致阅读能力的高低,但教师忽视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了解和采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这种忽视使阅读能力低的学生始终处于初探文本的状态,并未深涉其中,从而并未进行真正的探究性阅读。

2.2 阅读中忽视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多以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代替学生的不同看法和独特感受。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群体阅读活动时,教师占主体地位,是一种“独奏式”的教学,学生是一种被动式的听讲,从而师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进行了“高耗低能”的探究,且学生并未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多以教师的搀扶进行走马观花的浏览。

3.探究性阅读的实践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3.1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全能新人才

阅读探究中的“探究”两字决定学生从被动的的学习转换到主动的发展,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从而彰显自己的个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搜集相关的信息以及合理利用信息,在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这些都成为现代学生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搜集到的信息筛选出与目标相关的知识,丰富知识储备,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知识能力。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积极探讨、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被激发,逐渐形成独有的探究方法,从而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3.2 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在阅读教学中就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答案,相同的思维。改变传统教师与学生的定位,把阅读课堂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天性,活跃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老师的帮助,而教师的帮助体现在引导学生找准探究的方向、启发学生探究的思路,打开学生探究的思维,给予学生正确探究方法。

4.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实践的策略

4.1 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始伊,给学生创设一个与阅读内容相符的情境,这个情境使师生关系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配合的更加默契。在教学《日月潭》这篇课文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朋友们,这几天我们一起登上了鹤雀楼去看黄河人海,去庐山欣赏雄伟壮观的瀑布,爬黄山看到了奇形怪状的石头,这节课老师还想带你们一个更远的地方旅游,同时出示中国地图(标出台湾省),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日月潭。在日月潭你想看到怎样的风景呢,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出发吧。”通过联系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内容创设去旅游的情境,自然激发学生兴趣,出示地图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地理位置,跟着老师一起探究文章的风景。

4.2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掌握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利用鲜明的颜色、形象生动的画面把书本上的的语言文字逼真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眼前的画面所吸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心理上愉快的接受知识、探索知识,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比如理解“树高百尺,叶落归根”这句话,二年级的小朋友理解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此时解说网络上的动画图:从一颗细小的树苗到长成参天大树,最后树叶还是要回到树根的。就好像一个人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要回归故土。这样的动画让学生理解了枯燥难懂的俗语,大大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阶段的的探究性阅读,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白探究性阅读的意义,继而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恩德.关于“探究性阅读”[J].山东教育,2003,(9).

[2]孟声泓.小议阅读教学[J].教育界,2011,(17).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
语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
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拓展角度的问题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利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
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中职语文“导学探究式”课型设计与实施
成语文言两相宜
谈提高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谈小学英语游戏激趣教学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