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基于教学蓝图的分层教学
作者:张楠宁 字数:2546 点击: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因为学生知识、技能基础薄弱,个体差异大,课堂教学整体效率不高。教学蓝图可将工作流程转化为适合教学的教学流程,整体化呈现。在教学蓝图中,教师设置分层教学目标和检测标准,通过逐级检测,分层次实现阶段递进提升。借助教学蓝图,教师突破了教学难点,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高效技能教学之路。
关键词:教学蓝图;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262-01
在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因为学生知识、技能基础薄弱,个体差异大,课堂教学整体效率不高。缓解学生个体差异对整体教学的影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基于教学蓝图的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蓝图是一个按照岗位整体需求提供整体化工作流程,使之教学化的视图,由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后台支撑、有形展示、支撑系统五部分组成。在教学蓝图中,教师设置一些有利的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设置可见线确定什么时候将和学生互动,什么时候需要对学生提供帮助,哪些辅助物品可以对教学起到帮助,这样可促进教师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授课重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过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学生依照教学蓝图的流程进行学习,并通过阶段检测判断学习是否充分、有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和改变,从而识别失败点和学习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学生会因为知识和技能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对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在同样的授课环境中,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达成一个工作流程的学习目标;而另一部分学生能力较弱无法及时完成。传统的教学是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教学后,无论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内容都将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教学中去。部分学生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无法掌握后续的教学内容。
学生存在层次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先通过教学蓝图把握整个工作流程,结合企业需求,设定培养一个合格的员工所需要的最低标准。然后根据学生情况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和分层评估反馈。教师根据评估反馈数据,在教学蓝图中调用一个技能点或者小模块技能的子蓝图,配合后续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并将经过练习进步较快的学生及时调整分组。最终,教师按照教学蓝图逐级递进的流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分层引导,最终达成或超过预期目标,实现高效的教学。因此,基于教学蓝图的分层教学是完全有必要和可行的。
2.基于教学蓝图的分层教学的实施
2.1 构建教学蓝图和阶段技能标准
教学蓝图的建立需要根据工作流程来进行构建,工作流程是指工作任务的活动流向顺序,工作流程包括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环节、步骤和程序。构建教学蓝图,有以下五个步骤:明确设计目的、分析学生需求、绘制学生行为和支撑行为、添加有形展示、修正完善蓝图。因为教学流程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设计依据的,构建过程中更多的要考虑学生掌握技术标准的情况,所以教学流程会比工作流程多许多反复的过程。
教学蓝图引导学生在突破工作流程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多层次的阶段技能标准。教师按照教学蓝图的流程和学生掌握知识或技能内化过程来设置分层教学目标,并利用教学蓝图中一个个错误点细化设置为可执行多级的子蓝图,为未达到标准的学生突破技术难点。同时每个阶段可以对应几个层次的检测指标,便于已掌握基本技能的高层次学生探索提升。
2.2 基于教学蓝图的分层教学设计
基于教学蓝图的分层教学设计可以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程实施阶段、课后练习及拓展阶段三个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课前借助阶段考核标准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进行测试评估,为课堂教学中合理准确的分层做好准备。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有效分组,各组之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分拆和组合。最后,把学习内容进行流程化规划,对每个流程阶段分别设置教学目标和任务,添加相应的学习资源等。
课程实施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依照教学蓝图,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基础教学,学生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并在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后对照标准进行检测。如达到检测标准,则在教师的指引下进入下一个流程的学习;如果尚未达到标准,则需要进入子蓝图进行强化专项训练以达到检测标准。在一节课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蓝图的设定对学生操作提供指导,以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按照教学蓝图要求提供微课、PPT演示文稿等教学资源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以达到更高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随时调整学生的分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后练习及拓展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后作业也是有所区别的。依据教学蓝图中失误点,需要做相应的巩固练习。层次较低组的学生,课后作业主要以巩固失误点为主;而层次较高的学生,课后主要是在教学蓝图的引导下进行教学拓展。
2.3 基于教学蓝图的分层教学评价
基于教学蓝图的阶段考核标准是分层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借助阶段技能标准,通过子蓝图对应的具体知识点和具体问题,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自己对本岗位技能点的掌握程度,验证学习的实效,从而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层次。同时,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依托教学蓝图和阶段技能标准,寻找知识和技能的失误点,增加难点突破子蓝图到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提高后续教学的针对性。
3.基于教学蓝图的分层教学的效果
教学蓝图明晰了工作流程,提升了教学目标达成率。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层次,缓解了学生差异性对教学的阻碍,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教学蓝图的分层教学以整体呈现工作流程,通过逐级检测,分层次阶段递进提升,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高效技能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永雄.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精准分层教学.上海: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2017.
[2]马新盈.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精准分层教学.天津:天津之眼技术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