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作者:梁英莲 字数:2294 点击:
摘要:近年来,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比例逐渐增加。生源的变化增加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难度。无形中推动着培智学校要转变办学目标,要求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智障学生学会生存,学会适应生活逐渐成为培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259-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命是教育,社会是学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必须适用于生活。”这充分表明了教学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智障儿童因其智力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自主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较弱,应该让这些学生顺利地参与课堂,并将他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需要采用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接下来,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了实施智障儿童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1.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度和严重弱智儿童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以衣、食、住、行为主的各相关领域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尽可能独立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根据这个目标,我们要着重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教师在教学“红”、“绿”和“黄”时,如何让学生区分这些颜色、明白不同词所代表的颜色是学习重点。教师可进行情境创设、动画演示、实践模拟,把语文、生活、美术等学科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能流利表达不同颜色。这对智障学生的生活也有很大帮助。从认知“红”“绿”“黄”到知道红绿灯的概念,进而了解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自己安全,不仅拓宽了学习领域,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2.营造一个生活化的环境,激活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
与普通儿童相比,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不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对外在事物的感知只能依赖于直觉。对于陌生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他们会从心灵的深处产生冲突。一旦形成这种矛盾的心理,我们就很难敞开他们的心扉,这种郁结将伴随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在我们的正常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利用智障儿童比较熟悉的东西,在无意识中引导他们走进陌生的事物。如对于水果的认识,老师可以用学生平日里吃的如香蕉,颜色是黄色,然后将菠萝介绍给学生,其颜色也是黄色的,逐渐从熟悉的东西延伸到未知的事情。这种设计有效地符合智障儿童的心态,避免他们对新事物的恐惧,让他们在最佳状态下接受陌生的事物。
3.利用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增加真实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与传统教学的枯燥抽象特征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图像,音频,视频和生动的动画,趣味性和可读性更强。针对智障儿童的不足,教师可以更好地将多媒体教学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如果不使用多媒体,很难进行变换和模拟。因此一些难以转化或者转化成本较高的场景,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现情境再现,一方面节约成本,提高资源的效益,另一方面直观的形象也加深了学生理解能力。
4.积极加强沟通,提高沟通技巧
人类是倾向于生活在群体中的高等生物。沟通和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作为社会动物,生活和工作无法独立进行,只有在与他人沟通交流后,感觉到来自他人的认可,才能产生社会归属感。智障儿童通常会对其他人或事物表现冷淡,但是同时社交需求也是他们正常和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对事物漠不关心的原因是智障儿童缺乏表达自己情感和意识的能力,他们无法以正常有效的方式与外界沟通。在智障儿童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模拟生活化的交际场景,学习交际语言,并相互进行语境对话。沟通可以帮助他们体验真正的人际关系,增强智障儿童参与现实生活的意识。例如,你可以打电话给爸爸妈妈,问候妈妈和爸爸,或者告诉你自己的情况,比如“吃饭怎么样”或“玩得开心”。可采用生活化、口语化的情景对话,述说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5.将课堂知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教师教给智障儿童的知识不应该是单一理论上的,系统的书本知识,而应该将教学内容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学习了《洗手帕》一课,学生在教室里练习洗手帕、钉纽扣之后,我就要求学生周末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儿,如洗手帕、洗衣服、钉纽扣等,同时请家长陪同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回忆课堂上学过的词语。再如,学习了《寄信》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到邮局寄信,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有关寄信的知识。又如,学习了《春天》一课后,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去寻找春天,让学生了解在春天生长的植物。将教学知识扩展到课堂之外并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可以使智障儿童将知识学以致用并提高他们的认知和实践技能。
总之,作为一种特殊教育,我们无疑是智障儿童走向社会,了解世界的指南。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生活化情景引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途径,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在游戏中学会生活技能,接受语文课堂中的积极因素,逐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把智障儿童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娜.生活化情境进培智语文课堂策略研究[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1):93-93.
[2]王曉静.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反思[J].现代特殊教育,2007(z1):43-44.
[3]英枝.浅谈智障儿童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J].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12期.
[4]荆春玮.浅谈直观教学法在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