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魏明忠 字数:1962 点击:
摘要:在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推进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合作学习不仅保证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也带来了师生间的大量互动。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16-01
1.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教师在小学数学相关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突出学生在各个方面上的主导地位,增强自己的主观意识,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深化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水平有限,而且身心还未发育成熟。教师运用单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可以唤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间彼此辅助,改良教学气氛。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碰撞,并通过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师在进行有关数学教学时,还应该不断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理念,以便他们取得长远的进步。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目前,小学生由于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自学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如果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则能够较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长期的帮助。例如,小学课本中对图形的认识是未来几何学习的基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方便。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通过合作学习获取知识。如果每个团队成员都是自主组合,那么教学任务可能就不会正常完成,学生也无法从中有所收益。因此,必须要合理的划分合作小组。划分合作小组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化分配合作小组。例如,教师分组时,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接受能力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可以根据组内同质性和组内异质性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划分的方法,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保持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平衡。
2.2 有针对性的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开展更合理的学习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合作学习任务安排的更加有效,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避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独角戏”,应该是全员参与的“大合唱”。就学习任务的内容进行沟通,深化学习的终极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个章节时,教师不妨向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假如体育老师想按照你们的喜好布置一些锻炼项目,应该安排哪些运动项目?不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统计。这样,每个团队都可以在团队领导的领导下进行分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合理安排每个小组的任务,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参加到小组互动学习中,并拓宽小组成员的学习和探究方向,以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3 教师应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创新
对于教师来说,虽然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将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教师不能完全对其放任自由,还要做好指导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小组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方式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后的交流沟通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要特别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前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只有良好的课前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顺利完成老师制定的任务。比如在开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找次品》课堂教学中,课前我安排好哪些同学来分、哪些同学来称、哪些同学来记、哪些同学来整理,课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天平找次品,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得出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工作,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疑虑要及时进行解释、说明和引导,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地开展下去。
3.结语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不仅提高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孙晓燕-《新课程:上》-2016-《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赵志伟.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165.
[3]周静静,王黎媛-《新校园旬刊》-2016-《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