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谈诗词与地理教学的结合

作者:肖虹 字数:2233  点击:

摘要:诗词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流光溢彩的一笔,这朵原本属于文学的奇葩与地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诗词中常常出现日月星辰山川湖海等地理事物,而徐霞客、郦道元等地理大家,也用手中的如椽巨笔为文学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利用二者交织渗透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诗词学习,不仅能够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关键词:诗词;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284-01

1.诗词导入,回味无穷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在拉开帷幕的时候吊起学生的胃口,吸引他们对后面的内容产生兴趣,那么这节课就先成功了一半,而借用学生熟悉的诗句作为导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初一学习地球的形状时,我借用了苏轼那句脍炙人口的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后接着又问:那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知道地球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吗?学生很熟悉这句诗,不仅和我一起吟诵,并且一改往常心不在焉的状态,对地球的真实面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争着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初二学习中国地势特征的时候,我用李煜的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导入。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江春水要向东流?一些反应快的孩子抢着说出自己的推论,很自然就进入了探究讨论的环节。学习黄河的时候,我又如法炮制,抛出了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学生正好刚学完这首诗,我一起头立刻齐声朗诵起来,而我陶醉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音之中,之后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黄河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它又奔流到哪个海?学生们主动打开课本预习起来。

长江三峡大坝的学习也是如此,一首图文并茂的配乐诗《三峡》,不仅让学生回顾了三峡重岩叠嶂的秀美景观,也初步理解了在此建造大坝的必要性。只要不断地思考和琢磨,你就会发现在地理教学中像这样的诗词导入还有很多。

2.诗词串联,山川锦绣

尝试了诗词导入之后,我又在想能不能把更多优美的诗词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呢?学习中国的山脉的时候,我找到了将地理教学和诗词欣赏二者融合在一起的契机。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名称众多,学生们刚刚接触难免会觉得陌生难记,于是我就从诗词上人手,找来了和山脉有关的众多诗句,将它们串联起来纵贯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欣赏这些名句的时候熟悉句中出现的山脉。

比如学习天山的时候引用了陆游的“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学习阴山引用了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丝穹庐笼盖四野”;学习昆仑山引用了“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学习秦岭引用了白居易的“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学习六盘山引用了毛主席的诗句“六盘山上高峰,后红旗漫卷西风”;学习贺兰山引用了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学习太行山引用了李白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学习武夷山引用了郭沫若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学习巫山引用了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学习长白山引用李白的“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等等。

通过这些优美的诗词,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山脉名称同时也领略到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种子。

3.诗词练习,事半功倍

在导入和课堂教学环节引用诗词成功之后,针对诗词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概括性的特点,我又尝试在课堂练习中加入诗词元素。比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这一节的时候,根据天气和气候不同的特点,我将诗词引用在如何让学生区别气候与天气的练习中。“一夜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一夜”这个时间,学生很快就判断出这是对天气的描写;“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二月”和“一夜”的对比,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天气和气候在时间上的区别,判断出这是对气候的描写。我又列举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诗句,学生们不仅在古人优美的意境中感悟到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同时也感悟到古人对事物的观察人微,借机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生活的地理学习习惯。

学习地球形状赤道周长时,我给出了练习:与毛主席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在哪里?学生们很快就讨论了起来,并且得出了结论: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这个地点就是赤道。诗句中的日行也为后面地球的自转学习埋下了伏笔。

气候一直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学完夏季风和我国降水多少的关系后,我引用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为练习,试着让学生理解“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含义。学生们通过玉门关在地图的位置与夏季风影响的范围很轻松地就理解了诗句的含义。

这些诗词在我们单独从语文的角度来学习的时候,它们不过是些朗朗上口的优美词句,但是一旦和地理结合起来,就焕发出它们所蕴含的无穷的科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浅谈诗词谚语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汪德跃,雷维应.成功(教育).2007(11).

[2]诗歌、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许春霞.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03).

[3]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义分析[J].王岷,张柏.人文地理.1994(02).


浅谈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与人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的意义与有效措施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论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县级民生档案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探究
浅谈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浅析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重难点与建议
毕节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的优势与今后发展的思考
浅论数字博物馆与信息技术
小议档案管理在水利管理与发展中的作用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与探索
公共图书馆与书香社会的建设
临终护理发展现状与前景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