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高效教学初探
作者:柯锡芳 字数:3205 点击:
[摘要]为提高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实现优质高效教学,文章针对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进行分析,阐述了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分析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重点探讨了应用思维导图方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群文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前 言
群文阅读致力于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系统地推进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中体现多文本阅读的价值,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群文阅读教学是阅读能力提升环节,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主要是基于某种原则、主题、思想和学习目标组合具有共同特点的文本,形成文本群,然后进行群文阅读学习。
一、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驱动价值
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科素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具有重要的驱动价值。通过思维导图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使用方法,合理利用图形、线条以及颜色整合文本要素,总结关键词、明确思想和情感主题。思维导图应用效果显著,可操作性较强,利用导图可层次分明地展示本文内容,逻辑性展示文本主干和支干,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思维导图的逻辑方法与脑神经网结构匹配度较高,可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考、阅读习惯,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有效厘清文本要点,而且便于学生随时回顾既往学习内容,巩固已学知识,有助于提升群文阅读的高效性[1]。
二、思维导图能有效突破群文阅读重难点
所谓群文阅读,即在阅读教学中设置一个主题,然后选取多篇文本形成文本群,利用这些文本进行阅读教学,群文阅读的重点难点在于准确理解主题,同时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学习兴趣。为此,必须优化教学设计,科学整合知识,促进知识内化,避免学生在群文阅读学习中低效率阅读。在此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关键点在于利用导图科学整合文本核心要素,梳理文本脉络,分析文本群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比文本,思考文本的内在联系,深挖文本的精神内核,通过对比学习和深入探究总结阅读技巧,拓展知识面。群文阅读是综合学习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组合文本整体理解文本,进行学习反思,促进学生运用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将群文和思维紧密相连,促进学生在阅读时高效率提取文本重点信息,对文本知识进行加工、提炼和积累,形成导图,方便理解和记忆重点内容。
三、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一)以课堂为依托,初步形成阅读思维1.0版本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客观评估学生语文知识和阅读经验,策略性引导学生重构知识储备,将分散、杂乱的知识整理为具有清晰框架的知识树,进而形成知识系统。思维导图需要基于现有知识、经验,循序渐进地训练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帮助学生整理自身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尝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厘清知识脉络。思维导图应用初级阶段,基础材料主要为课堂知识,难度相对较低。在该时期,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基本使用方法,通过模板示范等方法,使学生对抽象的思维导图形成具象化印象,利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认知和理解思维导图[2]。比如,教给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基本形式:圆圈图、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括号图、桥状图,让学生以课堂知识为依托,通过制作基础思维导图,初步形成阅读思维1.0版本。
(二)方法结构,升级阅读思维2.0版本
群文阅读属于多点阅读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开展师生共议、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链接读者等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此种阅读教学的重点并非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而是训练学生逐渐掌握独立阅读学习能力,为此,需要老师对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深入结构,授之以渔,升级学生阅读思维的2.0版本。
第一步是锁定关键词,从文本中筛选出核心词汇,在此基础上由核心词进行纵深思维发散。核心词是群文阅读的抓手,明确核心词可避免在思维发散中偏离学习重点,始终保证思维活动围绕学习重点。
第二步,学生通过通读文本整体了解文本内容,通过阅读标注重点、难点,例如分析作者的行文特点、观点立意以及文本体裁、题材特点等。在此环节中,学生整理核心信息,将核心信息作为思维导图绘制基础素材,形成思维导图。
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联想与文本主题相关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立足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文本,帮助学生在学习积累中联合生活情境,促进知识与经验相互融合,形成个性化学习认知,丰富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人格完善。
(三)加强知识积累,深化阅读思维的无限量版本
在思维导图教学中,教师应以群文文本为基础,围绕文本进行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充分发散思维,训练自主思维能力,拓展思维深度,丰富学习体验。然后,应结合发散思维得出的想法和结论,整合分析内容,使用思维导图聚合式再现思维过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积累,完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丰富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优质文本,自主练习群文阅读学习方法,不断完善知识库,以此深化阅读思维的无限量提升。
群文阅读时,应序列化学习文本,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网络图,形成知识体系,将无序的多个文本转变为有序的文本群。首先,应以文本逻辑为依据,按照顺序理解文章立意,分析文章脉络,总结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群文阅读围绕统一主线、脉络,应基于该脉络开展阅读活动。在该环节,重点在于统筹群文,综合理解文本。其次,应分析文本特点,结构行文方法,分析文本结构,快速理解文本。最后,应对比相同主题文本在体裁、行文思路等方面的差异,对比不同作者语言应用技巧,学习不同的表达技巧。
(四)知识内化,构建群文阅读思维学习闭环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避免局限于预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理解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提高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全面评估教学成效,综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持续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思维导图的应用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熟练应用思维导图后,学生可在群文阅读学习中自行绘制导图,分析文本内容,总结知识点,明确文本写作逻辑和表达方法,从而切实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简言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学习链条,形成学习闭环,强化知识内化。在该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自我效能的激发,明确学生思维方式,尊重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练习逐渐形成科学、清晰的思维方法[3]。
例如,在名人故事群文阅读中,选取一组描写爱国名人的故事,通过内容、情感、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和解析,形成对群文文本的整体认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古今爱国名人、中外爱国名人的故事进行整合、对比,找出相似性,提出不同点进行发散性思维,探讨文本特点。采用此种学习方法,可增强学生的教学参与感,将学生置于教学中心,学生可充分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对学生形成正向反馈,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
结 论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正确运用,巧妙链接,有效发散,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高效教学意义非凡,值得我们不断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杜运亳,郭常洪.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阶段课外阅读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16):104-106.
[2]王承国,娄海燕.新课标实施下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