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卢嘉辉 字数:3405  点击:

[摘要]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低年段中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目前解决问题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利用数学实验、画图法、抓关键词等,通过这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逐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数学实验

引  言

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分类细、种类多,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经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提出“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开展创新意识”。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如何引导他们正确提取信息、理解数学问题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题目多以图片搭配文字的形式出现,信息量大、来源多样,部分还包含干扰信息。其中,图片信息属于“非文本类”阅读,学生容易出现阅读顺序错误、搜集信息不全等问题,导致理解偏差。

本文将从学生阅读、搜集信息、数学实验等方法入手,通过研究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有效获取信息,建立数量关系并选用正确方法解决问题,最终构建解决问题的知识架构。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贴近学生实情

一年级学生首次接触解决问题是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课时。备课时笔者将重点定为正确建立数量关系,难点设为有效收集信息、理解问题,教学策略上主要选择情境教学策略,运用技术手段创设或还原教学内容所展示的真实情境,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课堂实践发现,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得越紧密,学生的专注程度越高,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相对熟悉,能够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实际教学中,笔者注重让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还原,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题目分析。

本次解决问题情境信息单一,便于观察,笔者让学生充分阅读图片,通过编故事形式,尝试用自己的话去描述图片内容。选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源于发现使用教材上的原话“图里有什么”进行提问时,学生容易抓不住重点,回答无关信息,而通过编故事可以让学生抓住有效推进事件发展的部分,从而达成正确收集数学信息的目的。验算阶段,笔者让学生重新看图、读题,归纳方法,即阅读图片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教会他们有序观察。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式学习,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十课时,教材安排了与前面解决问题截然不同的情境图,此次题目在一幅图中呈现了三个数学问题,更能体现出数学问题的真实性。

由于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笔者设置了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题目、寻找思路、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得到增强。

实际教学中,笔者按照教材顺序,首先出示了小鹿题目,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完整表达题意,为正确选用方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解决小鹿问题后,笔者将天鹅图片及蘑菇图片一同出示,并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困难,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让他们从低年级开始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笔者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汇总所有的提问后,让全体学生共同来分析、判断问题是否合理,通过解答,明确问题必须结合信息提出,引导学生领会“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回顾该节课的教学设计,笔者将学生的主动探究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搜集信息、理解题意;第二步理解(提出)问题;第三步尝试解决;第四步检查验算。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灵活突出某个环节,如本节课中重点突出了提出问题这一步骤,以便高效达成教学目的。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三、锤炼思维品质,优化解决策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八课时,教材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虽然教材沿用了解决问题的3个环节,但每个环节中,都增加了新的要求。如“知道了什么?”,题目首次出现了干扰条件;在“怎样解答?”环节,运用画图或摆一摆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并引导他们理解干扰条件在解决问题中是没有实用的;在“解答正确吗?”环节,正式要求学生进行口答。

笔者认为,学生除了会解题,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要得到发展,从而获得灵活、缜密等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本次例题的特点,正是锤炼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契机。

教学过程中,笔者指引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提取数学信息,并允许他们使用自认为合适的方法去进行筛选,因为题目信息较为抽象,学生缺乏清晰的思路。为此,笔者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操实现对知识点的有效认知,排除干扰。无论学生选择哪种方式,都要求他们讲清楚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让中等生和待优生有充分的机会去听、说,采用小步子的教学策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分享交流中,让更多学生的思路得到互补。解决问题后,笔者组织学生对过程与方法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更优的方法,通过回顾及反思,帮助他们形成解题策略。

四、“创客”数学实验,促进学科融合

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重新修订,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整体把握,基于本质理解的结构化教学,基于优化学习方式的跨学科学习。相较从前,更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应重视“动手”,重视“体验”,把数学的“实践”作为必须的要求。而创客教育作为近年来教育界重点关注、研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以实践创造学习为主,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与“课标”要求一脉相承。

由此,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的中,笔者主动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支撑“创客”数学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数学与生活的连结。

在引入阶段,创设相关联的教学情景,通过大量的动画以及图片,呈现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马上抓住学生的兴趣。据研究发现,低年段学生的专注力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平板应用的适时介入,可有效将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课堂。因此,在课中,笔者运用“全景课堂”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平板实操,验证平移运动的变与不变,继而归纳平移的要素,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达成对教学重、难点的高效突破,有助于他们的主动生成。课堂的最后,设置了一个“创客”环节,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在全景任务中,为学生提供了多张富有美感的图片,让他们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图案,通过平移和旋转的方式,创造一幅美丽的画面。学生的奇思妙想在屏幕上得以具现,获得观课老师一致认可。使用分享功能,学生还可以欣赏、点评同学作品,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氛围。

在信息技术、创客教育与数学实验的融合中,每一次的尝试与突破,都为课堂带来新的惊喜,有了信息技术与创客理念的加持,数学实验将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科融合创新提供新思路。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孩子熟练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主导者转为引导者,从扶到放,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2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21472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靳学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02):40~41.

[2]徐国安.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12):61~62.

[3]王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08):225~227.

[4]曹春琴.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51~152.

[5]梁铖燕.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1):194.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新英语教师如何面对初一年级“零基础”学生
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
语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
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谈小学英语游戏激趣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