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量感的培养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简介:连仁玲(1970~),女,汉族,福建龙海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榜山镇翠林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
  摘 要:在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此后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要求小学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意见的下发对小学教育的育人任务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国家更加注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是当下小学教育应当重视的重点。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文章对当下小学数学量感的培养内涵和实践做了深入剖析,旨在为后续小学数学课堂上其他教师对学生量感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0-0067-05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量感培养成为当下小学教育阶段的一个教育重点。通过对学生量感的培养,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各种数学变量的变化程度和含义,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学生的量感培养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对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对量感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对数学学科的发展潜力,量感培养对学生核心素质和数学素养以及对后续的学习课程任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的量感培养,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探索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量感当作一项长期的教学目标去执行,借此来激发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量感的内涵和培养过程
  量感本质上是对物理量的具象理解,在新课标中把量感描述为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客观世界是由“物”组成的,而“物”总是以“事”的方式存在并发生作用,因此对客观世界的刻画与把握,本质上是对“物”及“事”的刻画与把握。对此,我们总是从刻画“物”的属性开始,将“物”的属性加以确定,是数学的定性内容之一。“物”有轻重的,我们把轻重定性为“物”的属性;“物”有高低的,我们把高低定性为长度;“物”会运动的,我们把运动的持续定性为时间。这些质量、长度、时间都刻画了物的属性,我们称之为属性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指向事情本身的描述,比如速度、单价、效率等,这都是同一性质的对象在不同情境中的刻画结果。还有指向问题结果的对象,描述未知的问题结果,我们称为未知量。相对已知的对象,我们称为已知量。
  这些关于定性量的量感取决于我们对“性”的把握。“性”是一种状态,当定下来之后就成了量的主体部分,这个定下的主体部分名称对应的那个关于“性”的主体部分就是对性的理解和把握。我们以“面积”的定义为例:物体表面与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读着“物体表面”这四个字,脑海里呈现的是什么?是体?是面?还是线呢?显然,呈现的是体。读“封闭图形”这四个字时,脑子里呈现的是体?是面?还是线呢?显然,呈现的是“线”。所以,我们在理解这个关于面积的定性时,脑海里呈现得更多的是“体”与“线”,而没有“面”。这种呈现的东西便是“感”。而这个“感”的不对应将会带来学生知识混淆的结果,这是属性量的量感。当我们确定量的类别之后,将会对量感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帮助。
  长度是一个属性量,长度表达为一条线,线的属性是长度。长度这个属性量连接着厘米、分米、米这些定量把握的量。因此,长度的量感与面积的量感充分理解了之后,会连带着影响厘米与平方厘米的这些定量把握的量的量感,清晰明确的量感是不发生混淆的前提条件。长度是一个定性刻画的量,这个量的量感取决于学生对线的认识与理解。也就是说,当对线具有正确的认识之后,长度的量感便建立起来了。在生活中,学生通常会认为线是有曲直的,有粗细的,有长短的。这个曲直、粗细与长短形成的线的认识,便成了与长度相连的“感”。因为线有曲直,所以学生是不相信圆可以变成长方形的。老师说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学生认为,分得再多也只是一段更细的弧线连成的一条曲线。因为线有粗细,所以,学生总是觉得两点之间不可能只画一条线,只要线足够细,两点之间便可以画很多条线。所以,学生最后认可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直线,是没有办法。因为不这样说,便会没有分数,便会被老师判错而订正。所以,关于线的属性的认识,便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生活中形成的关于线的曲直与线有粗细的认识,通过实验、讨论、发现线无曲直,线无粗细,线只有长短,这样的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所形成的关于线的认识,便成了长度的量感。学生带着这种量感在认识周长时,只要认识到周长是一条线,一条边线后,关于长度的量感,便成了周长区别于面积的基础。
  通过以上对量感的具体分析,得出量感是一种比较抽象,但可以解决生活中具象问题的感官,量感通过描述客观物质和对物体属性的比较而形成定量。量感的建立,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描述事物的状态、变化以及存在的现状等,使得学生具体的感知出物体的大小、重量、长短等特征。通过对量感的培养和建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能力,可以将数学问题联想到生活实际中去,提高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上量感培养的困境
  (一)小学教师对量感培养观念不强
  目前,大部分小学教师缺乏对学生的量感培养理念,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量感培养的主要障碍。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常常只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处在成长阶段,其思想和认知都比较薄弱,对学生来说,基本缺乏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理解的能力。教师又往往只会在教学任务恰巧碰到了这个问题的时候,才会稍微探究一下,并不会深入讲解。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对量感都是一带而过,教师对量感的关注并不充足。比如,在小学课堂上举出具体实例:比较20cm和80cm的长短时,教师往往只会在黑板上画出大概图形,供学生参考,并不会找到实际的尺子,让学生近距离感知量级的大小。这样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对量级的感知。教师对量感培养的忽视,导致了学生量感的感知水平并不高,这大大限制了学生在数学核心素养上面的建设和发展。对量感的感知,是小学数学课程上一项不可忽视的能力,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整个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过程中,更是时刻与量感交织在一起。比如,小学数学课堂上常常提到的米、秒、千克等,都是始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上的,所以学生对量感的理解,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逻辑思维和能力,并且还能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解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在提升量感素养的同时,学生也能更加清晰地感知数学学科带给他们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感知能力。这对提升他们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
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阵地的作
中韩小学社团运行机制的现状调查与对比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调查
情景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怎样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策略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梦”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基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研究
高校小学期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秘书职业素养形成和提升途径探析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万方网查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