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高效结合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下,初中语文教学要从汉语言学习特点出发,在打牢基础语言的同时,围绕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探索创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持续提升,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关系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内容。文章主要对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研究,围绕目前教学整合中存在的不足,为促进两者的高效结合,提出了优化改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1-0046-04
一、 引言
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广泛高效的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基础,能促进语言写作表达能力提高的有力支撑。在充分充足的阅读基础上开始写作,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知识学习是逐步积累的过程,阅读是实现积累的必然途径。初中生生活经历单纯、社会阅历少,阅读能帮助他们突破现实的局限,开阔思维视野,丰富思想认识,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要正确认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推动从阅读到写作、从写作到阅读的融汇贯通,拓展写作的内容和空间,积累写作的成果和认识。阅读和写作只有充分发挥出两者的相互支撑、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作用,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 阅读和写作高效结合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写作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情绪和感悟,记录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目前很多初中生都非常头疼写作,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如何下笔是写作中的主要问题。阅读和写作是现代语文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的重点能力,要改变初中生只愿意阅读不愿意写作,或者阅读和写作分离的局面,就要在教学中注重整合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优势,实现阅读和写作的高效结合、协调进步。初中语文老师都意识到只要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必然能促进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情绪认知,对自身的知识有非常好的拓展作用,能感受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魅力。
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分离、相互支撑作用不强的情况比较常见。虽然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加强写作和阅读之间的连接,实现语文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但是仅仅利用每周少量的写作训练,很难实现较好的效果。有的教师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往往泾渭分明地教授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对如何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融汇贯通方法讲解较少,学生们虽然意识到阅读和写作结合的重要性,却无法入其门灵活运用。这种情况下的阅读与写作的整合协同往往只是一句口号。学生能从阅读中获得收获,但在写作中却不知道如何运用阅读成果。写作的瓶颈难以冲破,也削减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写作的书面表达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难题无法解决,直接影响了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对阅读和写作的高效结合也存在很多困惑,为什么学生阅读的文章数量已经很多,却还是无法下笔自己写文章。阅读和写作的整合教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基于阅读的成果来提高写作的水平。阅读文章积累写作的方法、技巧和素材,在教学中探究针对性解决学生困惑的教学方法,才能以阅读和写作的一体化教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三、 阅读和写作高效结合的途径
(一)转变学习观念,以实践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
一是初中语文教学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用丰富的实践活动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协调共进。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丰富的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内容,指导学生从对身边的人和事、生活细节上来进行深层次的感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社会生活细节来进行观察,并转化为文字表达内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模仿中不断地超越。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仿写入手,指导学生准确地学习和模仿优秀文章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念,以阅读水平的提高促进写作水平的进步。二是要引导学生增强学好写作的自信心,肯定学生在写作上的每一点小进步,不仅仅以考试成绩来检验阅读和写作的效果,而是基于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三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感悟情感、表达情绪。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生成自我认知为基础的各种情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写作中只有投入情感、表达情感,才能让文章更加动人。在兴趣爱好的激勵下,学生投入到阅读和写作学习中,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二)充分利用教材,拓展课外知识夯实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坚持课堂内外双循环,不断夯实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充分利用现有语文教材文章,引导学生对教材文章的内容、层次、背景和内涵等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从教材文章中体会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效果。在深入讲解教材文章精华中,培养学生以创新视角去学习体会,在教材文章中学习常用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技巧,形成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基础。在拓展课外阅读中,注重为学生推荐文章和书籍的种类、篇目,使他们扩充知识面和阅读量,形成好词佳句积累本,从对各种类型文章的思想体会中,学会用好所学所读,以阅读能力的提升促进自我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一些内容比较生涩的历史名著,通过课堂重点篇目讲解,鼓励学生啃下硬骨头,理解不同历史名著的精华所在,促进阅读和写作实现更好的结合。
(三)培养读写习惯,形成阅读和写作的良好转化链
在增加对各种优秀书籍文章的阅读量之后,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为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写作时自然解决了不知道如何写、不会落笔等问题。阅读是和作者思想、现实社会进行深入交流沟通的过程。不同文章所描述的场景、情节和任务等都会自动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画面。要注重引导学生记录下阅读的感受体验,记录自己心灵的体会和感悟,让学生在体会阅读乐趣之后,形成自我认知体系的不断完善。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良好转化,形成读写链,并非能一朝一夕形成,必须在良好的读写习惯下经受众多经典作品的熏陶,才能培养学生的审问情趣和综合素养。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素材,从作者视角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己的写作奠定坚实基础。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主动引导、丰富实践,在利用教材文章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引导学生基于多角度、多层次来进行写作训练、写作创作,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