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小学数学应结合学生学情和课程特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维持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文章以农村数学学习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直观教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其次阐述了游戏的引入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最后研究了体验教学的作用,旨在为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詞:农村学生;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一、 引言
毫无疑问,兴趣是学生参与一切教学活动的驱动力。尤其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该学科更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到知识探究当中,高效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 巧用直观教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有一定难度,因为该学科涉及较多的图形、公式、数字等抽象化知识,传统单一的数学教学方式无法刺激学生感官并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无法理解数学知识,长此以往消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降低数学成绩和课堂教学质量。直观教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当中,高效理解和记忆知识。
小学生在学习时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并基于此掌握概念和了解事物发展规律,如果缺乏缜密思维,必然无法达到上述学习目标。相关研究指出,思维发展与儿童已有经验、语言、实践活动等有着紧密联系,尤其小学生思维以形象具体为主,会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从形象具体转为抽象思想,此过渡是基于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下实现的。刚步入小学的学生其思维依旧以具体形象为主,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仍然需要发挥事物表象作用,因而就凸显出直观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学教师可在学生学习抽象化数学概念产生问题时运用直观教具就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除法意义相关知识,如果教师依旧运用语言为学生讲述,无疑会让学生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运用圆片教具,指导学生动手划分圆片,此时学生会在大脑中建立极其丰富的表象,随即教师让学生运用语言描述分圆片过程,当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且能亲眼看到划分结果,基本能运用于语言完整且清晰的描述过程,更基于此建立除法知识概念,从教具操作中抽象出除法意义,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一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新知,那么就要贯彻深入浅出原则。但如果教师无法在教学中突出重难点知识,就无法指导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降低学习效率。直观教具的出现就完成了上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知识时,教师让每个学生拿出提前量好长与宽的长方形,先运用手在练习册上画出上述长方形周长后再对其观察,之后说出由哪些线段组成长方形周长以及这些线段为长方形哪些组成。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可随机挑选学生阐述该如何计算手中的长方形周长,此时大部分学生均能列出算式,只要比较整理不同计算方式后就能得出长方形计算方法。从上述教学方式可看出,教师巧用直观教具快速且轻松地解决长方形重难点问题,简化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数学教师还可运用直观教具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购物知识时就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购物场景,拿出提前标好单价的学具,之后告知学生,如果想要就需要运用手中的钱币购买,此时就能看到不同购物方式。如两张五角,可看到五张一角或一张五角,一元可运用两张五角或一张一元,上述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积极性,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知识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三、 引入生动游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研究指出,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共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磨合,实现真正意义层面上的教学相长,游戏化教学更是如此。纵观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采取的形式过于单一且选取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会加重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厌烦情绪。引入游戏化教学可全面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生动游戏中高效吸收和记忆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合理选取游戏教学内容;教师需充分考虑小学生个性特征,学生情况和教材重难点知识等多方面因素并基于此选取教学内容。因为游戏化教学存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潜在探究知识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实际情况并兼顾知识点,准确寻找游戏吸引力与知识传授间的平衡点,之后再将其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游戏教学有效性与全面性。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计算》知识时,从以往教学情况可得知,频繁且大量的计算会消磨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注意力,此时教师可引入游戏化教学,采取通过数字寻找好友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将学生分为10人小组,每名学生在游戏中代表0~9中的数字,头顶带着相应的数字卡片,可来回在班级走动。当教师发出数字“10”的指令时,“数字卡片”们要迅速找到能与自己头顶数字相加为10的数字好友,成功寻找到好友的可晋级到下一轮,失败则退出游戏。通过上述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提升学生加减法运算速度和反应能力。其次,合理选取游戏形式;小学数学教师可为学生选取建构游戏,所谓建构游戏即指导儿童结合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运用沙土、积塑、积木、金属部件等多种建筑材料构建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如果数学教师想要借助游戏渗透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其站在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切实体验和感悟数学学科特有的乐趣与实用性,激发持续探究数学知识兴趣。例如在学习数一数相关知识时,该章节重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数数以及掌握基本数字。在具体游戏中可引导学生运用提前选取的积木构建心中认为最美的图形,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尽可能运用最多的积木,最大限度保证图形美观与完整性。小学生在游戏中会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构建多种图形,最后再让学生数一数每种积木数量,在生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新知。除此之外,借助建构游戏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对知识产生深刻认识,因为此游戏是基于知识理论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再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时,数学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模型和积木等建构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种类型几何图形,再让学生观察哪种图形面积最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正方形面积最大且随意改变其他图形长和宽后,其面积都小于正方形。上述发现激发学生深层探究欲望,教师及时点拨和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在相同周长前提下正方形面积最大结论。数学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知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阻碍,提高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