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及对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学需要紧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培养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国家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地理人才。在此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地理;主动学习;联系生活
  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课本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一些教师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时,就会出现一些教学问题,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地理教师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本人结合教学经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希望可以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希望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态度,但是部分地理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更加倾向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缺乏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讲解,习惯了独自传授地理知识的方式,往往先是利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利用剩余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完成练习题,忽略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未能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这样一来,教师只能保证自己将地理知识完整地讲出来,却不能保证学生真地认识到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一无所知,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许多教师在讲解“地球的运动”的相关知识时,利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进行自主讲解,以口述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规律、公转规律的内容,教师讲解的情绪非常好,但是学生却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导致累积了许多的地理问题。学生对地球具体概念没有参透时,教师就已经开始讲解地球公转的内容,一些学生只能匆忙地略过未懂的知识,还有一些同学会放弃跟随教师的节奏,继续停留思考先前的内容,这就会导致学生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最终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对其他的内容也难以形成深入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严重地倾向于书面化
  许多初中地理教学过于依赖课本,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几乎全是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导致教学内容严重地倾向于书面化。地理现象丰富多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对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以此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然而教师所使用的教案和制作的课件没有从课本中跳脱出来,缺乏了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内容,使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在学习时也会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只能理解课本中的一些地理理论知识,对于和理论知识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却一概不知,严重地缩小了初中生的认知范围,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实践。
  如讲授“天气与气候”的知识时,教师过于注重对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的理论讲解,忽视了与实际生活中与天气相关的社会现象的联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到了课本基础知识,但是对一些社会现象不具备认知能力,许多学生看得懂课本中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但对实际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却不能理解运用,这就使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学习脱离了社会实际,没有充分地发挥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许多初中地理教师都不认为地理是一门可以进行实践教学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比较注重于理论教学的方式,忽略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带来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或是通过口述的方式,或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都是传授理论知識的教学方式,这样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知识,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会根据答题的套路解答地理测试题,难以具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所以,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容易导致学生发展能力的不平衡,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知识的能力,但不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学习“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只是注重于讲解关于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地势、河流水系、气候特征等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机会。其实自然环境距离我们很近,校园内的树木、土壤以及校园所处地区的整体地形都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教师都没有意识到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环境”知识的可行性,导致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环境认识不准确和不深入,没有真实环境的感受。
  二、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和课上讲解
  初中地理教师要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使地理教学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高对课前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提前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演讲准备,通过学生的演讲主题和内容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并且给予学生讲解的机会,让学生组织教学语言,进而将探究的结论讲解给大家,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构建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高效课堂。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居民与聚落”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从“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中选择一个内容作为自己的演讲主题,通过自主预习课本知识和搜集相关的资料准备演讲内容。例如,某位同学以“人口与人种”为演讲主题,在演讲中详细地讲述了不同人种主要分布地区及内容。在正式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准备讲解“人口与人种”的知识,第二组讲解“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知识,第三组讲解“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的知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充分地理解和讲述三大宗教分布的地区及内容,展现学习的自主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


浅论“单独二胎”对广西基础教育资源的影响
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变化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图示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考取消听力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结合初中化学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谈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探讨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
谈如何处理好初中物理习题教学
谈初中语文学生主体性教学
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