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基于当前的社会背景,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并强调对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就我国传统文化来看,其中古诗文是较为特殊的文字载体,学生学习古诗文,其实就是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展开对学生们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可以被充分地展现出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古诗文教学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而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中包含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对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时,还必须要重视古诗文教学,以此来充分发挥出古诗文教学对于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注重向学生们传递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课本中包含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于教师和初中生而言,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掌握好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对此,语文教师应该承担其自身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让学生们能够积极接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和古代文化。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还应该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以此来有效结合语文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们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充分掌握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这关系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此,语文教师就应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去,以此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并激发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能够体现出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发展特点和民族文化的变迁,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必须要掌握好中华传统文化,因为这有利于他们之后的学习和发展。
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利用文字去记录传统文化,以此来促使学生传统文化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有利于他们传统文化思维的形成。就学生来看,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精神层次的提升,还可以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品格。
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而其中很多知识是现代文学中所不具备的。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促使自身文化底蕴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知识视野的拓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知识文化背景和内涵。不仅如此,这也可以促使他们更加有兴趣去学习历史知识,进而促使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他们学习能力和品德修养的提升,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出重视。
四、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有利于学生保持持久不断地学习动力,所以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课前导入环节,致力于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来促使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增强。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在兴趣的引导下对古诗文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积极探索。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的经历?秋天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对自身想法进行分享。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与诗文相关的视频,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在直观的视频画面中充分地领会诗文中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教师采用课前提问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同时还可以积极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展开思考,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去学习古诗文。
(二)掌握基础知识,扫清阅读障碍
与当前我们所使用的白话相比较,古诗文在对字、词、句的运用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对此,如果学生不具备基础的古代汉语常识,那么就很難展开顺利的古诗文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为此,在展开古诗文教学时,语文教师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们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常见字词和句式,并引导学生们在阅读中碰到不理解的字句时查阅参考资料,最终学会用白话去解释古诗文的意思。另外,语文教师还需要教导学生们合理修改或微调古诗文,以此来实现对文章内容的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文章时,其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诗使用了合叙的修辞方式,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探究这一修辞方式,并让学生们对诗句进行拆分并翻译,如:“如果不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在午夜,就看不到月亮。”学生们领会到这句话的意思后,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们思考该句式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们感受句式中的紧密联系和文词简短的特点。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也有利于学生们认识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并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古诗文的趣味,进而更加愿意主动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三)品析情感,强化体验
古代诗人大多都将自己的情感蕴含在古诗词当中,或者是借助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等,这就使得古诗词中出现了很多的名言警句。对此,语文教师在展开古诗文教学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们针对古诗文中的情感展开积极地分析,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活动来促使学生情感体验的增强。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孟子二章》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等成语故事,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增强,同时,这也有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来对古诗文中各段落意思进行分析,根据学生们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教师再去展开课堂教学。如此一来,通过对古诗文含义的讲解,学生们便可以领会到诗人在面对困难时坚韧不屈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而促使学生们对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有效学习。结束教学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并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生活中存在的励志故事。不仅如此,通过对古诗文中表达的优秀传统美德的品析,学生们还可以促使自身传统文化涵养的提升,而且,在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可以促使自身情感体验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