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学班级科学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在小学管理工作中,班级管理属于重要构成内容,它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品行的发展以及各种班级活动的开展,因此深受学校教师的重视。但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尚且存在多种问题,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发展变化,没有及时根据现实情况做出调整;另一方面,班级管理中存在不公平现象,以至于管理出现了分化现象。所以,小学班级管理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用耐心和爱心引导学生,合理分配管理任务,从而以科学管理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级;科学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 引言
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较多,涉及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思想品行、人际交往等。其中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在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同时进行思想和文化的引导,善于发掘班级中学生的管理潜能,进而合理地分配管理任务,辅助教师进行管理,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同时,小学生处于特殊成长时期,在心理和生理上性格鲜明,班级管理还需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动态,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要使学生在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需要认真规划,科学管理。
二、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针对性和动态性
小学班级管理并不简单,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且各个阶段行为表现变化多样,加之小学生尚且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情感色彩丰富,活泼好动,,在学习、生活中常会发生各种矛盾,这需要班主任不断地去协调,采用灵活性的管理方法为学生营造稳定、积极、和谐的成长环境。然而在实际管理中很多班主任缺乏先进的管理思维,基本采用模式化的管理方式,很多管理内容和管理活动僵化,不具备特色优势和针对性,且没有参照学生的发展变化和个性需求做出调整,以至于很多管理过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不相符合,师生关系紧张,严重阻碍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二)班主任管理综合水平有待提升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促成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除了在学习方面给予正确的帮助,还需要在学生的心理、人际关系、行为品质等方面做出恰当的引导,所以对于班主任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在小学阶段,学生情绪较为敏感,在管理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矛盾要处理,因而班主任要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且要应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但很显然,部分班主任缺乏深厚的班级管理功底,尽管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巧,却因为心理学、管理知识的欠缺,而难以很好地处理生生、师生之间的矛盾,导致班级整体管理效果难以得到明显的提升,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三、 通过小学班级科学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
(一)转变管理理念,应用多元化管理办法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优质的环境,以正确的方式引导、激励学生自主成长,使他们能够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吸收新型的教育思想,在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思维,避免采用僵硬的管理理念。而在具备先进管理思维和态度的基础上,则需要引入多元化的管理办法,增加新鲜的元素,使学生可以在能力、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受到启发,塑造良好的人格。就目前来看,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管理手段,同时教育改革过程中涌现了众多创新性的管理方法。其中常见的有奖惩法、目标法、情感法、榜样法等,不同的管理方法各有优势,且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力。教师需要以班级实际状况、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参考,将多种管理方法进行整合,应用在不同的环节中,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赢得学生的认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为班级建设做贡献,配合班级日常管理活动。
以情感管理方法为例,它主要是指在管理过程中注入真情实感,与学生建立情感的纽带。这种班级管理方法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而且人本理念特征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在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并且信任学生,在一言一行中表现良好的态度,引发学生的共鸣,以此构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班级管理氛围,保证学生积极乐观地学习,在班级中和谐相处,塑造健全的人格。另外,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個性的形成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力量的作用,要使学生在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心理成长方面都处于健康的发展状态,则需要规范、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支持,因此需要引入目标管理方法。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各个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目标,包括学习、卫生、礼仪、活动等各个部分,提出相应的执行计划和措施,并将目标划分层次,使长远目标近期化、理想目标实践化,抽象目标具体化,同时具体目标还需要个体化,从而确保班级管理目标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显著成长,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提高职业素质,营造友爱的管理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尚且不成熟,更多以情感为主导,所以班级管理中会面临多种多样的琐碎小事,这考验着教师的应变能力。智慧化的管理方式和艺术性的沟通模式往往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科学的管理需要教师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以正确、灵活的班级管理技巧来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引导,从而营造出友爱的管理环境。在具体实践中,承担主要管理责任的班主任则需要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小学班级管理的知识和方法,在转变个人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完善自身管理班级的技巧,以针对学生现实状况建立系统性的班级管理工作方法体系,从而体现班级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另外,学校需要注重班主任管理能力的培训,使班主任及时更新班级管理思想,激发管理潜能,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优秀的引导者和协调者。就实际情况来说,面对个性大不相同、活泼调皮的小学生,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会不断地遇到全新的挑战,这需要他们能够时刻协调矛盾,合理地解决各种问题。因此,在培训中要模拟多种情景,以锻炼班主任的应变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帮助、服务小学生。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掌握足够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小学生在成长中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致使其心理出现问题,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管理中要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这一时期能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