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五问式”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个关键时期,选择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的教学模式,无论对教学还是对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五问式”教学模式是为吻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而创设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由“引问”“互问”“审问”“追问”和“品问”五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教学理念、课堂平台、辅助机制以及创新特色。基于此,分别从教师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该模式的有效实施策略。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解放思想、激励学生。其次,学校要鼓励改革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督促引导。
关键词: 初中;“五问式”;基本架构;有效实施
教学模式是20世纪末以来国内外学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自乔伊斯已降,教学模式研究渐趋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但是,爬梳文献发现,尽管有关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献卷帙浩繁,但是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却比较稀缺,,仅有几十篇。管窥现有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献可以发现,现有模式研究要么关注于模式的概念,譬如“体验性教学模式”;要么关注于模式的校本化实施,譬如“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要么关注于理论的建构,譬如“自学、联想、解疑教学模式”;要么关注于模式的实践价值,譬如“导学案教学模式”……它们的环节还不太明晰,理念还不够清晰,平台缺味,机制乏力,创新不足。由此以来,需要构建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期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 “五问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
图1呈现了“五问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叩问式”教学共分为五个主要环节:“引问”“互问”“审问”“追问”和“品问”。
1. “引问”环节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启发诱导,抛砖引玉”,通过“叩学案”(包括“预学单”“导学单”等)为学生提供“课堂平台”——“绿色田野”,让学生在“绿色田野”中“放飞梦想”。潜在辅助机制是“赋权增能机制”(譬如,谁的“导学单”做得又快又好,谁就成为当堂课的小组长,谁就可以作为小组“发言人”或者指定他人发言,如此激励了学生学习热情,刺激了学生力争上游)。
2. “互问”环节的教学理念是学生“头脑风暴,自主建构”,通过“小展板”(每组一张“小展板”,学生可以在上面计算、列表、画图、画画、研讨等等)为学生打开了知识宝库汇成的“蓝色海洋”,每个组员都可以在组长领导下在“蓝色海洋”里“自由翱翔”,最终形成小组的合作成果,并推举出“发言人”。这里面潜藏着的辅助机制是“共享共赢机制”(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在家长的协助下学习一些有利于智力开发和个性成长的自主课程。然后在组内、班内、校内通过小组探讨、班级“学讲”、校园展示来分享给他人,如此培养了学生分享意识,弥补了个体差异性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3. “审问”环节的教学理念是学生“质疑问难,陶情冶性”,教师分析各组“小展板”上的内容,然后挑选2~3组成员来进行“展示、讲授、演说”(做“小先生”,一个“发言人”,多个“小助手”)。一个小组展示完毕,其他小组可以对其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挑战”,如此就形成了“红色战场”,一时间,群雄逐鹿,唇枪舌剑,“诸侯争霸”,煞是好看。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节奏、气氛和时间,掌控全局。如此,“展示”“评价”“分享”融合在一起的模式,体现了“展评结合机制”的魅力(如此效果的达成也来自教师在起始阶段的引导、培训、锻炼)。
4. “追问”环节的教学理念是学生“步步为营,层次提升”,教师分发“检测单”,对学生进行“微实验”(这些问题一半是基础问题,一半是较难的问题,对于较难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开动大脑,或者进行“思维实验”,或者在“小展板”上进行模拟实验等等,在此称之为“微实验”),这时的教室变成了“橙色作坊”,学生通过“协作”“探究”“反思”“辩论”“创造”来完成任务,获得进一步地提升,然后把小组探究的结果在“小展板”上展示出来,并接受其他组员的“追问”,其潜在的辅助机制是“成果展览机制”,教师根据大家的评议给各个小组颁发各种各样的徽章(小红旗、五角星、通行证、数字徽章等等)。
5. “品问”环节的教学理念是师生“提炼总结”,教师“匡正”,学生“生成”,通过“顺口溜”系列工具(“诗歌”“口诀”“思维导图”等)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把知识压缩,凝练成学生的实践性知识,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平台是“金色乐园”,学生在乐园里收获了“徽章”,也凝练了“思想”。
二、 “五问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一)教师层面: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解放思想、激励学生
培根在《习惯论》中提到“思想决定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先把思想问题解决了,行为才会有方向和动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思想意识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此,“五问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不断解放思想,激励学生。
1. 教师树立科学教育观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不必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这一教育观会磨灭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五问式”教学模式提出,教师要在“引问”“互问”“审问”“追问”“品问”这五大环节中分别扮演不同的教学角色,搭建相应的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平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2. 教师解放思想
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接受新兴的教学模式,敢于挑战自我,要具有敢于挑战的膽略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五问”教学模式的实施必然会遭遇许多未知的困难,经历许多磨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直面困难,要勇于克服困难,要具有挑战精神,不轻言放弃。
3. 教师激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充满期待,给予学生信心,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引问”“互问”“审问”“追问”“品问”这五大环节中,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角色的转变,并不断激励学生,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