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 随着现阶段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愈加的关注,而提出引导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展开深度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文章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展开分析,并且提出几条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策略
一、 引言
深度学习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途径,也对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有着极大地帮助作用,更是引导学生获取到更多数学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深度学习的意义,并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以便能够通过深度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小学是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给予积极和耐心地引导,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其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采取科学的策略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不断成长。
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想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进行分析,首先必须要先明确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从现状中来整理分析影响学生难以深度学习的原因,从而进行一定的改变和创新。首先,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旧没有完全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有些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主导,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来设计教学环节,课件中缺少适当的留白,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思维会有所限制,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难有效提升。其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过于刻板单一,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其教学节奏比较快,学生有时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层次的思考,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都会起到一定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進步,需要教师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培养策略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促进学生思维运动
为了进一步保证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效性,以往单一依靠数学教材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要进行深入的改革,通过将数学课程变得灵活起来,来展开教学活动,以便于进一步活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蕴含着极多高价值的数学知识,也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数学知识毕竟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体系当中有着无数的分支,而各个知识点也便会呈现着互相关联的现象,可以说,在数学知识体系当中,没有任何知识是单独呈现的。这样的特点能够为教师开展深度学习带来更多的思路,在实际展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时便需要教师结合数学知识的诸多特点来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深入分析新知识点和旧知识点的分支关系来设计习题,以便于促使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运动,为接下来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师教学到“两位数乘三位数”这一课时,很清晰的便可以看出这部分知识便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分支,因此,教师便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将本部分新知识和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联系到一起,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和分支关系,如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145×2和45×12这两个算式,并且引导学生对此展开计算。在多媒体设备的展示下,能够带给学生更加清晰且直观的视觉感受,从而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展开计算,而在学生计算完毕后,教师可以以研讨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此题目,并且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以便于为接下来顺利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此过程中也更加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运动。
(二)合理设计练习活动,增强学生数学能力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在实际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便要合理地利用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带领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活动。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师便可以合理地设计练习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在练习活动中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合理地加工,以便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数学知识时,在讲解过这部分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道习题133×22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新知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深入地讨论,将其计算方法和课前的复习题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来将两种题型的计算方式进行有效地结合,以便能够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在练习活动中,教师先为学生展示2345×23这道算式,并且引导学生对此算式展开讨论,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便会产生更多地探究欲望,并且追问教师五位数乘两位数怎么算?六位数乘两位数怎么算……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过分析和讨论之后也会发现多位数乘两位数也和今天的计算方式有着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的知识在逐渐进行迁移,学生也便逐步产生了数学思维,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巧妙选择时机,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设计的知识点都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但是其中也不乏有着一些隐性的知识需要学生发动头脑、活跃思维去进行深度探究。在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时,一般情况下看到的只是知识和知识之间的结构,对于其中所蕴含的宝贵隐性知识的了解还不是十分的充分,因此,在实际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便需要教师从深度进行“加工”。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合作学习的模式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展开数学教学时,对于合作学习的运用还是不宜过多的,但是一些有着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具有更多地探究价值,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时也会带来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对此,便需要教师精准地把控时机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以便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师教学到“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极具探究性的问题:可以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可以从这个数的末位发现,但是被3整除的数是否也能看这个数的末位呢?接着,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在得到学生否定的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两组数字:2、5、8和1、3、6,并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成几个三位数,并且计算其是否能够被3所整除。在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过计算之后都还是未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从而表现出疑惑的神情,而这时,教师便要合理地运用其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学生再次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从而促使学生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的互换,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也便可以轻松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调动起课堂氛围,,从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深度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