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分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农村教师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工作性质的要求,比城市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工作消极、幸福感缺失、对工作价值不断怀疑等倦怠情绪在农村教师中普遍存在,这是我国农村教育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对于改善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形成机制
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被誉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物质上的匮乏和教育压力的加大让很多青年教师对农村教学环境望而却步。同时,农村教师往往承担更多的教学压力,,由于师资力量短缺,一个教师兼任多学科教学任务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不仅备课压力大,而且课时量巨大,这都会不断消磨人的工作热情,诱发不良的工作情绪。农村教师由于所处的环境相对单一枯燥,很多的农村教师由于工作原因不得不与家人长期分离,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农村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有教师反映在工作多年以后,会有这样的感觉:没完没了的乡村教育让人抛家舍业,教学热情渐渐消失,开始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平常对于学生的关心也没有以前积极了;在工作感觉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时常持怀疑的态度。这些消极怠工的表现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会对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如果发觉自己有职业倦怠的一些表现,要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调整和改变,保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以免给自己和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最初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提出来的,他认为职业倦怠是长期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中持续不断地付出情感,加上经常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地升级和加剧,最终导致生理、情绪和行为等各方面出现能量的耗竭状态。而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日常管理等工作中,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内容而导致出现身体和情绪方面的疲惫状态,而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兴趣。具体来说,教师职业倦怠会有以下表现。
第一,对于工作的热情降低。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工作的热情明显的降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提不起兴趣,得过且过。面对教学任务消极情绪出现得较多,如心烦、沮丧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厌倦的情绪,同时感觉自己无力应对当前的教学工作,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身体上和情绪上出现耗竭的状态。
第二,对待工作的态度消极。教师职业倦怠的第二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以消极的态度应对教学和学生,主要表现为备课不认真不充分,在教学中经常性的敷衍了事,教学成绩虽然不理想但却安于现状,听之任之,缺乏进取心。此外,在科研和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方面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或者回避,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也较低,缺乏耐心,甚至会因一些小事而辱骂甚至体罚学生,也可能时常会与学生起冲突,师生关系经常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第三,较低的个人成就感。职业倦怠会降低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无法在工作体现出来,情绪变得悲观、失落,同时也会产生较低的职业认同感,频繁关注一些对于教师负面评价较多的新闻。有的老师还会出现自卑心理,时常怀疑自己在教學方面的能力,觉得自己工作中的表现不如别人,或者家庭、生活等各方面都与别人的差距较大。
二、 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很多研究表明,教师中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而教师这一职业本身也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但是,如果长期出现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的健康和职业的发展会有非常大的阻碍,也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
对教师自身来说,职业倦怠一方面会对其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头晕、持续的疲劳感、内分泌失调、生理紧张、情绪低落、烦躁、抑郁、自责、悲观等,而这些症状反过来会进一步加剧职业倦怠的状况。另一方面,职业倦怠也会影响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阻碍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敷衍、不踏实,缺乏良好的动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丧失信心,而无心去改变当前的职业困境,导致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此外,教师的职业倦怠还会导致人际关系受损,包括与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以及家长的人际关系,而不良的人际关系也会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积极性,导致职业倦怠出现恶性的循环。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职业倦怠直接会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成绩不理想,长此以往,可能会使整个班学生的学习受到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而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负面的影响,缺乏教师正向的引导和管教,学生在学习方面可能会出现懒散、拖延等不良的习惯。同时,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漠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丧失耐心,甚至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辱骂或者身体上的体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此外,教师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也会使学生受到影响,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个性的发展。
三、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农村教师占有了我国教师队伍非常大的比例,他们承担着我们最基础、最庞大的中小学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因而农村教师的教学质量关系着整个基础教育的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有很多的农村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他身心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亟待我们的关注和支持。因此,下面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年龄和教龄因素
年龄和教龄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刚入职的新教师对工作都充满热情和期待,工作的干劲很足,创新能力很强,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教师已经能够非常良好地适应和处理教学工作,而加上教学内容的重复性,教师如若不能进步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很可能会逐渐地对工作失去热情,而出现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