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收录网站: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
  • 收录网站: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
  • 网  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资源

社会工作介入叛逆期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

发布时间:2020-10-05 14:04 来源:考试周刊杂志  点击:

  摘 要:我国拥有6100万留守儿童,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都拥有叛逆期,而如果不能在叛逆期给予留守儿童正确且充分的教育,很容易影响他们的未来一生发展。良好的社会工作介入能够帮助叛逆期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破解家庭教育难题。
  文章以桂林市北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叛逆期留守儿童为例,结合数据谈当地初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结合问卷调查谈家庭教育问题,并最终给出具体的问题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叛逆期;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问题;解决办法
  一、 引言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目前国内各个省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小为12.41%,但农村留守儿童整体比例高达66.52%。大量正处于青春期或青春期前期的初中留守儿童已经逐步进入叛逆期,而缺乏家庭教育的他们在叛逆期必将面临各种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辅导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与行为思想陷入被动危险区域。为此,应该基于更多社会工作内容介入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有效帮助,克服叛逆期种种问题并实现自我发展突破。
  二、 桂林市北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叛逆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桂林市北贫困区拥有1300名留守儿童,因此当地初中绝大多数学生均为留守儿童,他们其中有
  89.2%只能通过平时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基本上缺少家庭教育。在其他统计数据中,当地有7.9%的留守儿童平均一周或更长时间无法与父母联系一次,还有51.9%的初中留守儿童表示自己也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同一座城市共同生活,另外有44.1%的初中留守儿童明确表示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有22.1%的留守儿童平时与他人很少接触甚至不会说话。如此数据表明当地的初中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相当无助,在没有父母照顾管理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他们相对孤僻且叛逆的性格,一旦进入叛逆期许多初中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基本不会受到学校方面有效控制,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们相对较多且难以克制的坏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严重不利。
  三、 桂林市北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叛逆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问卷调查
  当地农村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留守儿童是普遍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了认知偏差,这导致他们性格孤僻、冷漠,甚至愿意破坏东西,但就是不愿意与他人以及外界交流接触。另外他们在行为方面存在偏差,具体体现就是叛逆心理强烈且在团结协作能力方面表现不足,这说明他们的监护人例如祖父母在管理他们时过分溺爱,缺乏严格管理,形成了他们叛逆且放纵的性格,更容易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产生对同学、老师的逆反心理。
  为了更进一步明确当地初中留守儿童叛逆期家庭教育困难的原因,学校及政府方面也组织开展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微观上分析当地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调查过程中就主要围绕教师、学生监护人等等展开。在调查过程中,有55.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家庭结构不健全导致留守儿童在叛逆期的性格与行为失控,他们表现出了较强烈的厌学反感与偏差行为,在没有家庭教育环境中,他们是无组织、无纪律意识,且容易因此而偏离正轨。
  四、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留守儿童本身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因其长期情感缺失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且此长期性心理问题容易遭到忽视,得不到监护人的有效引导。在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浓重,不服从管教的逆反心理、交流能力下降,缺乏正确情感认知能力、自卑心理产生自我否定,对自身价值不认同等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习惯问题
  习惯问题具体可以分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心理系管三方面。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监护人的有效监管,其生活习惯相对懒散,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其对孩子存在愧疚心理,因此时常以金钱对孩子进行补偿,家长通过大量的钱财供给来自我安慰,忽视了对孩子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使得留守儿童的金钱观错乱,形成了生活习惯的放纵与懈怠状态;在学习习惯上,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时常会导致“5+2=0”的教育现状,即五天学校培养学习习惯,周末两天在家放松懈怠后全部归零,这些留守儿童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按时完成作业,更无法积极准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考试,不服从管教是一大特点;在心理习惯上,留守儿童缺乏对道德品行的约束,时常处于放纵的状态,使得其更加愿意娱乐、玩耍,长期浮躁的内心始终无法静下来好好学习。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方法,更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留守儿童作为家庭情感双向缺失的特殊群体,应该受到社会各界乃至政府层次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社会工作者可以有效利用青少年社會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实际中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障碍,补完情感缺失,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其次,应该帮助留守儿童找回参与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考虑目前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缺少父母关爱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工作人员就应该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特征,即顾全留守儿童的尊严,又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帮助。
  (四)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可行性
  社会工作具有三个功能,即预防功能、恢复功能、发展功能。所谓预防功能,即在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教育而出现身心发展问题前,社会工作者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对留守儿童进行合适的心理疏导以及时帮助其发泄内心的情绪,在造成不利影响与后果前,优先解决问题。所谓恢复功能,,即社会工作者通过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通过心理沙龙、谈话辅导、人文关怀等多种形式帮助其矫正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心理状态恢复为健康状态。所谓发展功能,即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自身的手段和资源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业、工作上取得发展,“授人以渔”实现助人者自助的发展。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考试周刊杂志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