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收录网站: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
  • 收录网站: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
  • 网  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论文资源

有效课堂 重在兴趣

发布时间:2020-10-03 14:00 来源:考试周刊杂志  点击:

  摘 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废寝忘食的学习状态中,并能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有效课堂
  学习,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因为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苦乐交织的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地展开思考与记忆,学生还要结合遗忘规律展开复习巩固。如果学生本身缺乏学习动力,其学习就非常被动,学习效率当然也比较低下。而且数学科目相对于语文等文化科目而言比较抽象,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自主地展开数学知识的探究构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多措并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高效。
  一、 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非常强,强烈的胜出愿望会促使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会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竞赛活动,进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计算方面的竞赛活动。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始终。计算竞赛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注重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是笔算方面的竞赛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多道数学计算题目,具体可以是156×38;208×42;80×680;99×39+39;101×48等类型的题目。学生可以结合不同算式的特点,或者是列竖式计算,或者是运用简便方法展开计算。教师则结合学生的计算时间以及计算正确率表扬优秀的学生。
  其次,是口算方面的竞赛活动。教师随机出示计算题目,知道答案的学生抢答。如教师可以出示口算题目720÷9;56÷8;360÷60;42×50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口算方面的竞赛活动,从而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再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综合探究方面的数学竞赛。虽然数学计算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然而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需要从大量的语言文字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能够分析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才能对数学问题作出正确解答。综合探究方面的数学竞赛,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题目,有数与代数方面的问题,有统计概率方面的问题,有平面几何方面的问题,有问题解决方面的综合性问题等,还有促使学生至少用两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的习题等。然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作答情况,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 巧设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合理的问题是数学科目的心脏,其可以激发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促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因此,教师要设计恰当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内化知识,发散思维,并形成浓厚的探究兴趣。
  首先,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班级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开放性的问题会促使学生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展开个性化作答,会面向全体学生,使得每一个学生展开深入分析与思考。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幅情景图片,促使学生结合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出示某一个公园的平面示意图,促使学生就公园设施的方位展开提问与作答。该问题情境中,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促使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百分数,那么学生会结合他们对生活中的观察情况,举例种子的发芽率,举例商品包装上各种营养物质的百分比,举例商品包装上重量加减百分之零点几,举例某一溶液中含盐、含糖的百分比,举例银行中显示的利率等。
  其次,教师要设计启发性的数学问题。课堂伊始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展开提问,促使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展开新知的探究,进而促使学生经历类比、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圆的面积时,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等,因此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当学生做出一定的解答后,教师再促使学生思考:圆形是否有固定的面积计算公式?其是否能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加以推导?如果能的话,要如何转化?等等。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的数学學习兴趣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进而就能逐步展开圆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
  三、 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相对于语文等文化学科而言比较抽象,如果教师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形象的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那么就能在增强数学学习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进而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实践操作中构建新知。
  例如《可能性》,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那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与验证的过程中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表示概率的词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若干个不同颜色但是材料与大小一样的小球,然后将小球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纸箱中,组织学生展开摸球游戏。假设纸箱中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全班学生每人摸一次,那么摸出白球和红球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展开猜测,然后促使学生展开试验,并分析计算结果,从而促使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纸箱中装有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呢?那么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呢?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猜测、实验与分析验证。如果教师没有在课前准备小球与纸箱,那么教师可以准备三张分别写有“唱歌、诗朗诵、讲笑话”的纸条,然后抽取三名学生展开抽纸条的游戏活动,学生1选纸条之前,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猜测学生1可能摸到的纸条内容,依次类推,包括学生2和学生3,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展开概率事件的描述。如果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展开硬币投掷的实验活动,促使学生记录硬币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次数,从而促使学生丰富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考试周刊杂志社

网站地图